近期,一線城市樓市出現升溫現象。“多個項目認籌率均超過1000%”“學區房一夜暴漲40萬元”“小區業主抱團漲價”……類似的消息不斷從北京、上海等城市傳出,刺激性不言而喻。
此前,在不斷加碼的調控面前,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表現一直相對平靜。畢竟,這些城市不僅以動輒上千萬元的客單價格處于樓市“頂端”,同時還面臨著最為嚴格的政策環境。
但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顯示,一線城市正重回領漲地位。2020年12月,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明顯高于二三線城市。同時,一線城市的二手住宅成交量出現明顯增長,環比增加20.5%。其中,上海、廣州等地成交創下了2019年以來的新高。
市場放棄克制,調控隨即出手。1月21日晚,上海市住建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從限購、信貸、稅費、完善新房搖號等多個維度為房地產市場降溫,提出了“增值稅征免年限調整”“夫妻離異3年限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就在上海出手調控前兩天,1月19日,深圳市住建局發布“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關于明確《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若干問題的函”,對此前調控政策的部分問題進行細化,進一步封堵通過假結婚、假離婚來換取購房資格的行為。
作為樓市風向標,一線城市一直被認為具有很強的信號意義。對于樓市異動,滬深兩市相繼升級調控,傳遞出“房住不炒”的政策決心。尚未出臺新政策的城市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不少分析認為,如果這些城市房價繼續上漲,必然面臨新的調控。
實際上,在房企融資面臨“三道紅線”、房地產信貸面臨“兩道紅線”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提出重點“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無論是在資金還是政策等方面,都不具備支持房價快速上漲的邏輯。
從此輪一線城市樓市行情來看,各城市房價上漲的動力不盡相同。但在宏觀層面上,它們都有著較為寬松的信貸環境,“剛需”“剛改”等居住需求此前均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在微觀層面上,學區房炒作及網紅樓盤“打新”等都扮演了重要的帶動性角色。種種因素綜合疊加,加劇了市場的焦慮與恐慌。
而從目前的調控來看,加強對購房資質的審查、強化差別化信貸政策以及對二手住宅交易稅費的調整等,均是短期內即可見效的政策工具。業內普遍認為,新的調控將有效抑制市場過熱。
房住不炒。應該看到,加強調控、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針對的更多是“不炒”;切實有效解決大城市居住問題最終依賴的還是“房住”,讓居民們“有房住”。在此輪一線城市行情“翹尾”消息不斷的同時,一些利好大城市居住問題解決的新聞也在不斷傳出。
在上海,加大租賃住房發展力度,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穩定供應保障性住房,多渠道滿足市民居住需求已成為政策關注的重點。在北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區域集團化辦學、學區制改革,新增2萬個中小學學位……與短期調控相比,這些發力于“房票”之外的舉措可能見效稍慢,但卻是瞄準市場緊張與焦慮的源頭發力,其功效值得期待。
本報記者 北夢原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樓市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