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為消費者服務的旗號,專門辦理所謂“代理退保”業務,實際是為自己謀取私利,甚至騙取消費者的資金,從事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其行為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權益,致使消費者面臨諸多風險隱患。為此,記者走訪了平安人壽遼寧分公司總經理張雪蓮,她從專業的角度向消費者解讀非正常“代理退保”,消費者面臨的幾項風險”:
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為謀取利益,一些從事“代理退保”的個人或團體通過虛假宣傳,挑唆、慫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終止正常的保險合同,使消費者喪失風險保障。消費者再次投保時,由于年齡、健康等狀況的變化,可能將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
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代理退保”行為以謀利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或繳納定金,退保后誘導消費者“退舊投新”,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或其他公司保險產品以賺取傭金。有的還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費者身份證復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費者退保資金,甚至有不法團伙誘導消費者參與非法集資,一旦落入騙局,消費者資金損失將難以挽回。
個人信息泄露風險。一些從事“代理退保”的個人或團體騙取消費者信任,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保單、銀行卡、聯系方式等涉及消費者隱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組織還從事信用卡套現、小額貸款業務,消費者個人信息資料存在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惡意使用的風險。有的甚至在消費者想終止“代理退保”協議時,采用極端手段騷擾消費者,迫使其再次投訴。
遼寧省保險行業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防范“代理退保”風險,一方面,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重要信息,特別是身份證、銀行卡和保險合同等信息,不要輕易泄露給他人。另一方面,依法理性維權,通過保險公司客服熱線、行業調解組織以及監管部門等正規維權渠道反映訴求。
本報記者張學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