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廣州整治校園周邊銷售“文具盲盒” “文具盲盒”背后藏有不少貓膩

            針對“文具盲盒”可能給中小學生、兒童帶來購買成癮、過度消費的影響,日前,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廣州市教育局,重點對各中小學、幼兒園周邊銷售“文具盲盒”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工作。

            隨著盲盒經濟襲來,各行各業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從文創盲盒到旅行盲盒,再到如今的“文具盲盒”,如此陣仗,大有萬物皆可“盲盒化”的趨勢。只不過,與傳統的盲盒相比,跟風而上的各類盲盒,實際藏有不少貓膩。

            一方面,盲盒將商品價值模糊化的同時,也留有暗箱操作的可能。另一方面,過分強調商品稀缺性的特點,誘導消費者反復購買。就以文具盲盒為例,不少文具外包裝印上“驚喜盒”“好運盒”等誤導性字眼,讓學生反復購買,只為抽到隱藏款文具。好好的買文具,竟演變成抽獎一般,這不僅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而且對個人未來的成長也可能會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目前,雖然沒有明文規定禁止此類盲盒化的銷售模式,但這不意味著盲盒并無風險。盲盒的一面是碰運氣,而另一面卻是賭博。盲盒的射幸行為,本身就帶有“賭”的成分。

            然而,當消費者群體主要是未成年人時,盲盒的性質就不再是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射幸合同那么簡單了,必須要考慮到其民事行為是否有效之余,還要考慮銷售行為是否有違公序良俗。

            顯然,部分文具盲盒故意刺激未成年人過度消費的行為已觸及底線,介入規范在所難免。正如廣州此次“文具盲盒”專項整治行動中,監管部門以強化銷售行為為引導,與相關銷售者簽訂《銷售“文具盲盒”承諾書》,進一步規范并約束其營銷手段,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的周邊環境。

            其實,部分學生之所以會被商家誘導,“買筆成癮”,與其盲目攀比的心理有關。對此,應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客觀看待“文具盲盒”,讓其意識到大多文具作為一次性用品,并不具備收藏價值,購買文具應該結合自身的使用需求,切不可盲目浪費。而廣州市教育局印發《致家長關于“文具盲盒”的一封信》的做法值得鼓勵。作為掌管孩子“財政大權”的家長來說,幾塊錢的文具可能也不大在意,但孩子也許正是在自己的一次次“默許”中,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因此,家長應做好孩子消費觀的第一任老師,讓孩子認清“文具盲盒”的真面目,孩子自然會作出理性選擇。      (陳文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盲盒經濟 盲盒 文具盲盒 家長 孩子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