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中秋節月餅花樣翻新:“五仁”月餅吃出金陵風味 抽盲盒月餅學漢字文化

            儒家文化、風土特色、文物景觀……這些慣常出現在書本和博物館里的文化元素,如今落在了一枚枚月餅上。中秋節來臨之際,市場及線上各大銷售平臺的月餅琳瑯滿目,它們不僅在口味上力推新花樣,還在餅皮和包裝上注入了濃郁的文化氣息,為我國的傳統佳節送來一場“味蕾之上”的精神文化體驗。

            “五仁”月餅吃出金陵風味

            近日,一款新式“五仁”月餅在市場上被買斷貨。這款“五仁”月餅并非傳統意義上由五種果仁做餡制成,而是以孔夫子“仁”的教育理念中提出的“恭、寬、信、敏、惠”五字為餅皮外形,以老南京人中秋必吃的傳統食物做餡兒制成。

            夫子廟是南京傳統文化的代表,坐落其中的江南貢院更是儒家文化的傳承之地。把孔夫子“仁”之教育理念裝進中秋禮盒,將關于“仁”的五個德目融入五色月餅,采用板栗、糖藕、糖芋苗、秋耳、黑米等南京傳統風味食材作內餡,消費者提著這樣一盒新式“五仁”月餅回家團聚,不僅滿足了節日里的味覺追求,更能得到融江南韻味與傳統文化為一體的精神享受。

            同樣加入“文創月餅之秀”的還有各大博物館。

            故宮今年的中秋月餅,以故宮博物院藏畫《千里江山圖》為創作來源,參考古畫中的山水小景設計月餅圖案,取其中的青綠之色融入餅皮,讓千山萬水的浪漫輕輕暈染。

            蘇州博物館則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經典作品《一團和氣》中提取圖案、紋樣和配色,用現代設計結合蘇州非遺技藝,特別制作了手工糕點和版畫手作DIY套裝,將舊時江南中秋佳節的齋月宮、焚月光紙、月下飛觴的風雅習俗完整呈現,將古人文化與今人生活相聯結。

            今年正值成都金沙遺址發現20周年,為紀念這一特殊時刻,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一款“金沙星月”月餅禮盒。禮盒中的月餅采用歷史悠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金箔鍛制技藝”,用鍛制的可食用金箔“復刻”博物館中6件鎮館之寶,貼于餅皮之上,讓古老文明在現代月餅上煥發新光。

            抽盲盒月餅,學漢字文化

            現在市場上遍布各種盲盒產品,盲盒抽娃娃,盲盒買衣服……人們不禁感慨:萬物皆可盲盒。今年中秋,月餅界也推出了各式盲盒月餅供消費者選擇。

            “盲盒”元素在月餅中發揮的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在禮盒內隨機放置公仔,有的在禮盒內放置一枚固定口味和一枚隨機口味的月餅。但意想不到的是,有的盲盒月餅也散發著滿滿的文化感。

            盒馬和新華書店的聯名月餅以“把知識吃進肚子”為賣點,推出了“識字月餅”。月餅的外盒以字典為原型設計,如紅黃藍的經典配色和文字版式。每個字典盒隨機放入兩個印著紅色生僻字的月餅,如勥(jiàng)、奣(wěng)、忞(mǐn)、扅(yí)、呇(qǐ、mèn)。

            這些字不會讀也沒關系,“字典”的背面印著全部六款生僻字的拼音,方便消費者查詢,寓教于樂。有購買這款月餅的網友調侃:“月餅比我還有文化。”

            “字典月餅”研發負責人表示,為了做出這款“生僻字”月餅,盒馬對月餅的刻字工藝做了很多調整。“刻章設計、烘烤時間、筆畫粗細度等都做了相應的調整,目的就是為了讓這款月餅表皮上的字更加清晰、完整。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在月餅皮的刻字上下功夫,以往月餅刻字的目的只是為了分辨月餅品種,但這次我們是為了傳播漢字文化。”

            (江南時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張雅倩 實習生 張睿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秋節 月餅 盲盒月餅 五仁月餅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