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退休人員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改革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全國性醫保改革后,一些地區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金額減少,引發了退休人員的不解。那么,醫保改革之后,各地2023年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劃入金額都有多少錢呢?該如何看待全國性醫保改革呢?
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劃入金額排行
所謂醫保個人賬戶改革,指的是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后,增加了門診報銷待遇,而這些錢就主要由個人賬戶改革后轉移到統籌基金的資金來支持,也就是說實現資金的“騰籠換鳥”。
(資料圖)
根據2021年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在職職工個人賬戶只劃入個人繳費,單位繳費全部轉移到統籌基金,不再劃入到個人賬戶。退休人員個人賬戶劃入額度改為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
以下是醫保個人賬戶改革之后,一些地區的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返還金額的排行,由于有很多地區尚未公布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返還金額,所以,這只是部分地區的排行。
深圳:251元
廣州:160元
廣西:120元
廈門:110元
鄭州:95元
黑龍江:90元
山西:85元
武漢:83元
新疆:80元
大連:80元
江西:77元
湖南:75元
安徽:70元
北京:97元(70歲以下)、107元(70歲以上)
上海:1680元每年(74歲以下),1890元(75歲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和上海的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劃入金額跟改革之前相比是一樣的,沒有變化。其中,北京對于70歲以下退休人員個人賬戶劃入100元,扣除3元大病互助后實際到賬金額是97元。70歲以上退休人員個人賬戶劃入110元,扣除3元大病互助后實際到賬107元。
上海74歲以下退休人員每年劃入1680元,75歲以上劃入金額為每年1890元。
在北上廣深中一線城市中,深圳和廣州的返還金額較高,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劃入金額為每月251元,全年就是3012元。廣州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返還金額標準每月160元,全年達到1920元。
廣西、廈門的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返還金額在100元以上,其中,廣西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返還為120元,廈門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返還為110元。
從以上排行可以看出,上述地區中,多數地區的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返還金額低于每月100元。不同地區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該如何看待退休人員醫保個人賬戶返還金額減少?
由于在職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減少的是單位繳費,而且在職職工相對于退休老人來說,看病就醫頻次低,也不會經常查詢個人賬戶金額,所以,在職人員對于個人賬戶金額減少總體上感受不深。
但是退休人員由于看病就醫買藥頻次相對更高,對于個人賬戶金額的變化是非常深的,簡單來說,拿到手的錢變少,心里自然不舒服,會有改革后吃虧的感覺。
然而,正如多地醫保部門強調的那樣,需要全面理性看待醫保個人賬戶改革。
簡單來說,雖然個人賬戶的錢變少了,但是這錢去到了統籌基金,用來增加了門診報銷待遇,之前門診費用無法報銷,現在改革后就能報銷了,也就是說,個人賬戶薄了,但是門診保險待遇厚了,形成了新的保障機制。
而且,個人賬戶可以實現家庭共濟了,可以用于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之前家庭成員間個人賬戶不能共用,健康的人用不完,老人不夠用,就是說父母生病了, 子女賬戶有錢,但是他們不能用子女的,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共濟作用大大受限,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沉淀資金,2020年的時候個人賬戶累計結余1萬億元,也就是說,這1萬億元的資金是別人不能使用的,這跟醫保的本質是違背的,因為保險共濟機制就是用大數法則化解社會群體的風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保險的意義,改革后,一部分資金就納入共濟保障的大池子里,從而讓更多患者通過門診報銷享受醫保待遇,提高個人賬戶資金的使用效率。
當然,之所以引發爭議,是因為退休人員可能覺得門診報銷的起付線比較高,比如500元或600元,有人覺得這樣的門檻費較高,因為超過門檻費才能報銷。而且有人覺得要去門診掛號,比以前費事了。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也說明配套措施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要考慮到這些合理訴求,讓醫保改革更好被人接受。
所以,門診報銷起付線要更加合理,而且要讓大家去定點藥店買藥也能報銷,總之就是不能增加退休人員的負擔,讓大家看病更方便更實惠。這恐怕是目前爭議的解決之道。
支持的點贊!歡迎關注思之想之,了解醫保最新調整。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