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好評中國丨稻花飄香,“禾下乘涼夢”正在一步步變為金色的現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隆平工作助理、學生辛業蕓。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李璐 攝影 朱麗萍 李長宏 張必聞 長沙報道

            “夜空中,有一顆編號為8117的小行星,它叫‘袁隆平星’,高掛天宇,俯瞰大地。他曾經是雜交水稻的化身,如今雜交水稻成為他的化身。”3月31日,在2023“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大賽啟動儀式暨“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創新論壇上,來自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袁隆平工作助理、學生辛業蕓圍繞《一粒種子的遠征》作主題分享。

            袁隆平曾說:“搞科學研究要有夢想,也要腳踏實地”。“禾下乘涼”這個美妙的場景,曾兩次出現在他的夢境里。

            辛業蕓回憶,袁隆平的這兩個夢境,第一次是在兩系法雜交稻攻關時期,他夢見雜交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第二次是他帶領團隊考察第一期超級雜交稻時,夢見長成參天大樹的超級雜交稻,當天測產,小面積種植畝產達1139公斤,創下當時世界單產最高紀錄。

            從此他再也沒有停止追夢的腳步,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難題”。袁隆平說:“中國人不僅能自己養活自己,還能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這是他研究了一輩子雜交水稻所擁有的底氣和信心。

            辛業蕓給大家現場展示馬達加斯加最大面額的紙幣,“上面就印著咱們中國培育出的雜交水稻。這是馬達加斯加人民向中國表達的特殊感謝,也是中國與非洲國家珍貴友誼的見證。”

            辛業蕓講述,馬達加斯加是非洲最大島國,以前常年掙扎在貧困線邊緣,國民長期生活在饑餓的陰影里,很多兒童發育不良、矮小瘦弱。2006年開始,中國團隊為這里帶來雜交水稻技術。經過十多年的研發推廣,產量比當地水稻高出3倍多,不僅鼓起了馬達加斯加人民的“米袋子”,也鼓起了他們的“錢袋子”。讓這里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還能獲得經濟支持,接受良好的教育,擁有了充滿希望的未來。

            今天,雜交水稻已經在印度、越南、美國、巴西等(亞、非、拉、美)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種植,大地上鋪開了一幅幅如詩如畫的豐收畫卷,每一粒遠征的種子都在努力地生長。“稻花飄香,穗滿枝頭的‘禾下乘涼夢’正在一步步變為金色的現實,未來我們將繼續為創造無饑餓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辛業蕓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