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日報、工人日報等中央媒體聚焦天津。報道了天津全天候消費場景給市民和游客帶來不同的體驗;天津景區延時開放提升“夜經濟”活力;“五一”假期建設者堅守全國單體最大“鹽光互補”光伏項目;“五一”小長假首日天津站及管轄各站發送旅客突破20萬人次;天津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在天津禮堂召開等內容。
人民日報
(相關資料圖)
5月1日,人民日報第6版刊發《上好這堂勞動課》。圖為天津市和平區學生上木工課。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4月30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五一”假期 建設者堅守全國單體最大“鹽光互補”光伏項目》。五一勞動節將至,中建三局華電新能天津海晶光伏項目500余名建設者堅守一線,完成530兆瓦光伏組建安裝工作,陸續開展并網前期準備工作。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4月30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天津自貿試驗區八年來已累計實施581項制度創新 向全國復制推廣38項》。截至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實施581項制度創新措施,向全國復制推廣38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自行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五批次共118項,創新實踐案例7個,自貿試驗區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作用發揮更加明顯。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4月30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五一”小長假首日 天津站及管轄各站發送旅客突破20萬人次 為今年以來單日最高峰》。從天津站獲悉,2023年“五一”小長假首日,天津站及管轄各站旅客發送20.42人次,突破20萬,為今年以來最高峰。其中,天津站本站發送11.25萬人、天津西站發送5.8萬人、武清站發送1.04萬人,濱海站發送1萬人。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新華社
4月30日,新華社客戶端刊發《天津:景區延時開放提升“夜經濟”活力》。“五一”假期期間,作為“津門十景”之一的天津古文化街開啟了“夜游”模式,繁榮夜間文旅消費。全街百余戶商家延時經營,助力城市“夜經濟”活力提升。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4月30日,新華網客戶端刊發《打造IP名片 哪吒·設計小鎮在天津河西亮相》。4月28日,位于天津市河西區陳塘莊街道的原天津渤海無線電廠迎來了涅槃重生,以國有閑置資產活化利用的政策為指導,秉承著“修舊如舊,舊房新用”的原則,哪吒·設計小鎮正式亮相。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4月30日,新華社客戶端刊發《一條“彩帶”串起“三興”——記者蹲點大運河天津段看楊柳青青》。京杭大運河猶如一條流動的“彩帶”,使沿岸物資和文化充分交流。得益于大運河的穿針引線,近年來,大運河天津段兩岸呈現出文旅興、生態興、商貿興的新貌。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4月30日,央視《新聞聯播》第9條播發《歡度多彩假日 促進消費升級》。在天津,集游樂、休閑、演藝、情景體驗為一體的全天候消費場景給市民和游客帶來不同的體驗。音樂表演、特色市集,還有60余場展覽、夜市等活動讓假期的選擇更多樣。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4月30日,央廣網客戶端刊發《“五一”假期天津多個公園上新》。從天津市城市管理委獲悉,作為天津市2023年民心工程子項的“植物園鏈”項目,新梅江公園(南段)已完成竣工驗收,“五一”正式開園。此外,50個“口袋公園”已開工建設27個,其中13個于“五一”前完工開放。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經濟日報
5月1日,經濟日報第3版刊發《天津強化金融引擎促創新》。天津市通過用好政府引導基金、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定制化金融服務農業科技創新等方式,加快實現“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功能定位,更好引導創業投資發展。截至2月末,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2.7%和29.9%。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工人日報
5月1日,工人日報第2版刊發《各地隆重慶祝“五一”表彰先進(天津)》。4月27日,天津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在天津禮堂召開。46個先進單位和100名先進個人分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狀、獎章,149個先進集體獲天津市工人先鋒號,20名先進個人獲新時代職工創新創業之星稱號。
掃碼二維碼 查看報道
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日報、工人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