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5月28日電(黃鈺涵)充滿創意的藝術裝置與青磚小樓相映成趣,農家廚房搖身一變成為鄉村書房……一個昔日房屋閑置、荒草叢生的“空心村”,如何繪就美麗鄉村畫卷?5月27日,“2023年全國百家融媒體記者重慶行”走進重慶璧山區七塘鎮將軍村的“蓮花穴”藝術院落(以下簡稱蓮花穴院落)。在這里,大家找到了答案。
廚房變書房、灶臺變講臺 藝術喚醒鄉村活力
(相關資料圖)
“2021年,七塘鎮與多方協作,結合人居環境、村落文化與本地特色,用藝術“活化”鄉村,以實現‘藝術介入鄉村,鄉村成就藝術,藝術振興鄉村’。”七塘鎮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干部佘林川告訴記者。
踏入蓮花穴的鄉村書房,舒適的桌椅、明亮的燈光與整齊排列的各類書籍構筑起一片書香天地。“你能想象嗎?這里原來是農戶的廚房。”佘林川笑道。由農家廚房改造而成的書房內,仍保留著農戶原有的灶臺,這個灶臺告別了曾經的柴米油鹽,現在已經變成了浸染著書香氣的講臺。
農家廚房變鄉村書房、牛圈變茶室……在蓮花穴院落中,被“活化”利用的閑置房屋比比皆是。佘林川介紹稱,進行鄉村改造時,大家在房屋原有框架的基礎上進行加固,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格,并通過藝術創作加以創新。在這里,看見的是歷史,留住的是鄉愁,被喚醒的是鄉村的生機與活力。
藝術與鄉村“碰撞” 既“富腦袋”也“富口袋”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老百姓的意識開始轉變了。”佘林川說。隨著鄉村不斷變美,村民們也越來越珍惜優美的居住環境,有些村民在藝術的熏陶下,開始嘗試藝術創作,并用于裝飾自家的房前屋后。
佘林川介紹,隨著“七塘鎮將軍村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入圍“2021重慶鄉村振興十大示范案例”后,前來打卡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
藝術與鄉村之間的“化學反應”,既讓村民“富了腦袋”,也“富了口袋”。許多在外務工的鄉親這些年也從外地回鄉,開始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風景變“錢景”,“美麗資源”不斷催生“美麗經濟”。蓮花穴院落對于鄉村振興的探索,正是璧山區“挖掘田野”可能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璧山區積極培育并做靚“云霧花澗”品牌。以七塘、八塘作為核心區域,規劃建設將以“串珠成鏈”的方式展開,推動蓮花穴藝術院落、昆蟲王國等重點子項目串珠成鏈,形成農文旅產業集群,培育“吃、住、行、娛、購”全鏈路生態,打造城鄉融合新范例。
一幅令人欣喜的鄉村振興圖卷,正在璧山區徐徐展開。(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