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農貨出山光靠“帶貨”還不夠 還要打通農產品流通的產業鏈條

            受疫情影響,多地出現農產品滯銷現象。戰“疫”正酣,又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地方官員坐不住了,于是紛紛走進直播間,變身農產品“帶貨主播”。

            地方官員主動擁抱新媒體,為農民站臺,為農產品代言,這對于農貨出山、農民脫貧,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說,這也是一種秀,那我們樂見越來越多這樣的“秀”。

            農貨出得了山,農民才脫得了貧,鄉村振興才有希望。我們看到了,在滯留的農產品面前,官員的作為、院士的擔當、政府的努力和企業的責任。所有的種種,最終都匯聚成了一股磅礴動力,把滯銷的農產品一“網”掃盡。

            應該說,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讓農產品加快觸網,變危為機。但,僅僅靠加強產銷對接,僅僅靠為農民賣貨,可能只能解決農產品滯銷的一時之困。從長遠來看,真正讓農產品能走出大山的,可能還在于品質和營銷。如何從源頭上提高農產品原產地的數字化能力?如何打通農產品流通的產業鏈條?如何幫助農產品做標準化和品牌建設?總之,要千方百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能讓貨賤傷農的事情一再發生。這種“造血式”的助農行動,遠比“直播帶貨”更有現實意義,也更需各方的助力和合力。(何星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農貨出山 帶貨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