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云畢業”成今年畢業季關鍵詞 減少線下拍照可能帶來的風險

            只要收集班級的登記照,就可以做成有校園實景甚至定制手繪的合影,風格可以文藝清新也能搞怪,服裝造型不滿意還可以隨時修改……這一“云畢業照”的出現,讓武漢理工大學大四學生況星園眼前一亮。

            “一張大學畢業照,對同學們來說,會有太多的記憶。”在這位畢業班班長的想象中,畢業季有鮮花、淚水,有撥穗典禮、散伙飯,她甚至在上學期就把畢業晚會的節目想好了。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云畢業”成了今年畢業季的關鍵詞。

            對不少畢業班大學生而言,拍一張全員到齊的畢業照成了奢望。而在武漢,作為全國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也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甚至尚未明確高校畢業年級返校計劃。“太遺憾了,就算能返校也只是辦一些手續,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和同學集中道別”。

            最初,看到有同學用PS修圖的方式讓自己和母校站在一起時,況星園覺得好歹也是個解決辦法,“但心里總感到有些遺憾”。

            當看到校園里傳出的定制“云畢業照”的推文時,這位畢業班班長一下心動起來。“只需要收集全班同學們的頭像,就能收獲一組如臨現場的同框大合照,真好”。

            這背后,源于一個校園創業團隊的創意。

            “課程、面試、答辯都要在網上進行,那畢業照是否可以在網上拍攝?”疫情期間,華中科技大學研二學生王晨陽就在不斷琢磨。

            本科期間,王晨陽就和校友黃家耕組建了一支來自武漢多所高校的創業團隊,聚焦線下校園文化配套服務。對“云畢業照”的點子,大家一拍即合,立即著手精研方案。為保證畢業照的設計感和真實感,團隊聚焦于人像處理、姿態儀容、身高比例、原創服裝造型、站位還原、立體效果等照片內數十個元素細節,耗時兩個月研究優化。

            團隊進行了激烈的頭腦風暴與分析,總結出項目的兩個難點:一是創意和技術的可復制性;二是周期的短暫性。

            王晨陽說,“我們瞄準了人數更多的班級、年級合照群體,工作量更大、更能在人像的細節處理上展現獨特優勢。”同時,“云概念”的契機讓自己的創業項目完成了一次從線下到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的轉型。

            5月2日,這支大學生創業團隊的“云畢業照”定制服務甫一推出,就大受畢業生的追捧。

            況星園所在的班級甚至專門找上門來,下單了一次“云”合影。“只需要提供每位同學的正面照,還可以提出個性化的服裝造型、站位姿態等效果要求”,況星園感嘆,“太驚喜了,還能合成到我們想要的特定背景”。

            按照客戶需求,團隊到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實地取景,給大家“云”換上了學士服和簡約白上衣兩套服裝。目前,照片正在最后修改階段,況星園說,“設計過程中可以了解進度,隨時提出修改意見。”

            王晨陽介紹,上線至今,他按每人25元的標準收費,團隊已接到來自6個省份10所高校班級或年級的訂單,最多的一份訂單有700多名同學。

            目前,王晨陽的團隊正在各地招募合伙人,邀請當地攝影師去武漢、廈門、金華的學校實地取景,滿足同學們的需求。

            除了高校畢業生,王晨陽團隊還瞄準高中生、幼兒園等全國有“云畢業照”需求的集體,在不同的城市召集合作伙伴一起為“云畢業照”服務,減少線下拍照可能帶來的風險。

            團隊的另一位創始人黃家耕對項目很有信心。雖然團隊在創作過程中經歷多次分歧與爭論,巨大的工作量和高品質的細節要求讓加班加點成為家常便飯,但他始終相信,“任何困難中也都存在機遇。創業很苦,但堅持很酷。”

            特殊的疫情之下,黃家耕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更強了,“我們是來自武漢的創業團隊,疫情帶來了很多阻力和挫折,但是我們希望傳播更多的陽光與力量”。

            金瑞 湯春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云畢業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