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無限抬高“酒桌文化” 控制自己喝酒有多難?

            7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轉載了一篇反思山東與南方差距的文章。除了這篇文章,網站還摘登了9條網民建議,其中一位網民“松果”直言:“喝酒才能辦事,是山東與南方最大的區別。南方人做事情從來不在酒桌上談。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務實的觀念。這就是差距!”

            相關報道在網上引發了一定反響,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個方面:其一,山東省政府官網轉發相關文章及網民建議,體現了當地迫切希望轉變觀念謀求發展的決心,這在網絡生活中并不多見,因而吸引了網友的目光。其二,網友“松果”的發言直指所謂的“酒桌文化”,而“酒桌文化”并非山東一地的專利,可以說官方、民間苦“酒桌文化”久矣,所以才會引起更多網友的共鳴。

            如果說“酒文化”還勉強能夠跟“茶文化”之類的詞匯搭上一點邊兒,那么“酒桌文化”就是一個毫無歧義的負面詞匯。如果非要說存在一種“酒桌文化”,那也只能說這是一種庸俗觀念自抬身價的現象。網民“往北398公里”說得好:“我們去到北方,先喝酒,再談事。各種規矩各種喝,喝得暈乎乎的還談個啥?”本來是為了交流,是為了辦事,結果話也不說、事也不辦,先喝一場大酒。推杯換盞,你來我往,除了喝傷了身體喝壞了胃,沒有人能夠看出酒對正經事兒有什么幫助。

            也許有人不這么看,他們覺得酒是潤滑劑,酒是催化劑。本來不太熟悉的人,三杯酒下肚就開始以兄弟相稱。本來不好解決的麻煩事兒,一場酒喝過也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可是,如果酒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那還要原則干什么,還要規矩干什么?無限抬高“酒桌文化”的能量,其實就是在給歪風邪氣甚至腐敗行為打馬虎眼。“酒桌文化”好使了,法律制度也就被架空了。“酒桌文化”好使了,那些不會喝、不愿喝、不甘于跟庸俗風氣同流合污的人,也就成了被逆淘汰的對象。

            說到底,所謂的“酒桌文化”就是各種腐敗伎倆、歪風邪氣的一塊遮羞布。以酒遮臉,各種團團伙伙,各種尊卑彼此,各種窮講究都得以大行其道。什么“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什么“不喝了這一杯,就是瞧不起我這個人”,種種毫無邏輯的說法漸漸都成了酒桌上不可逾越的紅線。“酒桌文化”越是發達,權力和金錢的力量就會越發不受法律和制度的約束,權錢交易就會越發猖獗難治。“酒桌文化”越是泛濫,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就是越是沒有指望。

            親朋好友相聚,適當飲酒可以增進感情、烘托氣氛。除此之外,生意應當在談判桌上進行,審批應當在辦事窗口進行,都不需要美酒摻和進來。喜歡泡酒場,往前一步就是腐敗,往后一步也是陋習。“酒桌文化”既不利于政府清廉,又無益于個人身心健康,再不拋棄,留其何用?

            文/周東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酒桌文化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