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單獨居家學習期間,上班的家長為了監督孩子,在房間內安裝了攝像頭;家里只有老人和保姆的時候,子女為了安心,也在房間里安裝了攝像頭。攝像頭正逐步走進家庭。有人認為,家里安裝攝像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監督孩子和保護老人的作用。但也有人認為,家里裝監控從某種角度上看,侵犯了個人隱私,甚至會引發家庭矛盾。如何合理地使用攝像頭,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家用攝像頭越來越普遍
在電商平臺上,輸入“家用攝像頭”,數十萬件商品一一呈現,價格從數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這些家用攝像頭大小不一,體積小的還可以隱藏在其他物品背后。賣家稱,攝像頭可以通過無線wifi聯入互聯網,只要在手機上安裝相關程序,便能隨時隨地輕松地通過手機看到家中情況。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人們購買家用監控攝像頭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照看家中的老人、孩子和寵物。年齡段20歲到29歲的年輕人中,有73%的人購買攝像頭的意愿最為強烈,其次為30歲到39歲的用戶。
記者在街頭隨機詢問了10名路人,其中竟有6人家里已經安裝或計劃安裝攝像頭,他們的家里大都有老人或孩子。
一位父親稱,他買監控攝像頭就是為了督促孩子學習:“主要用于監督孩子上網課,因為上網課需要用手機,所以孩子經常因為偷玩手機而分心。裝了攝像頭后,他上課時干了什么,作為家長可以隨時隨地看到。”
受訪者孫女士表示,雖然她在家帶孩子,但是總有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小寶寶還不到半歲,已經可以翻身挪動了。孩子覺多,平時白天我和老人還要做家務,不能時時刻刻盯著,家里裝了攝像頭,可以趁著寶寶睡覺的時候去做其他的事兒,寶寶一醒,就能從手機上聽到聲音,這就方便多了。”
唐先生則表示,他家里養了6只貓,平時上班的時候,貓咪留在家里也不知道會干什么。“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一坐床上,濕乎乎一片,還有一股騷味,我就知道有貓在我床上尿尿了。”唐先生說,為了搞清楚是哪只貓干的壞事,他在家里裝了攝像頭。一連監控了幾天,終于找到了肇事的貓咪。
親子關系迎來考驗
“我家的孩子根本就不讓裝。”家長張女士“訴苦”說,她兒子還有一年就面臨高考了,前一段時間孩子在家里上網課,她和丈夫忙于工作無暇監督。為此,她萌生了在孩子臥室安裝攝像頭的想法。“主要也是為了監督一下,看看孩子上課時專心不專心,有沒有趁我們不在家偷偷看電視、玩手機。”
張女士的擔心不是沒有依據,有時候下班回來,她會去摸家里的電視機、平板電腦和手機。“有時候一摸,機器都是熱乎乎的。甭問,肯定是趁我上班的時候,在家里偷偷看了、玩了,可是孩子到底看了什么,看了多長時間,你也不知道。”張女士曾試著跟兒子溝通,但孩子一聽要裝監控攝像頭就急了:“你這不是侵犯我的個人隱私嗎?”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家長自認為給孩子裝監控可以解決孩子不自覺的問題,但這種想法欠妥,甚至會產生“背道而馳”的效果。雖說家長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家長的做法漠視了孩子的隱私與人格尊嚴,非但難以起到良好效果,反而會激化親子矛盾。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的關系,是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的關系,監護人要履行監護責任,但也要尊重未成年孩子的權利。每個個體的人格應是獨立的,不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就無法培養具有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的孩子。即便從短期看,孩子好像變得聽話了;但從長遠來看,會導致孩子的人格發展、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雇傭關系面臨挑戰
李女士裝攝像頭是想監控照顧老人的保姆。“老人行動不便,話也說不清楚,白天家里又只有他和保姆兩個人,我就想在客廳和老人的臥室裝攝像頭。但也有顧慮,這會不會讓保姆覺得個人隱私沒有保障?畢竟通過手機上的軟件,我們可以隨時看到家里的情況。”李女士說,如果不裝攝像頭,她心里又不踏實,近年來關于保姆苛待老人的事兒時有發生,自己不在跟前,實在放心不下老人。
對于雇主的想法,家政員吳師傅表示可以理解,但看到雇主家里安裝的攝像頭,她心里多多少少會有點兒不舒服:“感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被別人監視。”
“我們會建議雇主,可以在老人的臥室以及客廳等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弘盛家政經理張霖霖解釋說,因為有些失能老人行動不便,自己走動的時候難免發生磕碰;還有的老人記憶力不好,有時候會忘記東西放在哪兒。安裝了攝像頭后,一方面有助于雇主查看家政員的工作狀態,另一方面一旦老人忘記東西放哪兒了,也不會對家政員造成誤解。但張霖霖強調說,她也會跟雇主溝通,不能在家政員的房間或者衛生間里安裝攝像頭。“畢竟換衣服、洗澡什么的還是屬于個人隱私問題。”
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認為,家政服務員的工作場所是在別人家里,在她工作的空間,但不包括衛生間以及她個人居住的空間,雇主是可以安裝攝像頭的。“就像我們在辦公場所裝攝像頭一樣,這并不會觸犯個人隱私。”
用戶關注安全和隱私
趙女士的父母年老多病,自己平時工作又忙,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看看,她安裝攝像頭的初衷,就是怕老人萬一有個閃失,自己也能及時發現。但在使用時,她擔心的是攝像頭的安全問題。“經常聽說有黑客可以侵入別人的智能設備,我家里裝了攝像頭,除了自己可以看到家人的活動,是不是也會有其他人能看到呢?”
趙女士的擔心并不是沒有道理的,近年來家用智能攝像頭IP被黑客破解的事情屢見報端,這也讓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產生了憂慮。
對此,360智慧生活集團軟件中臺部總經理孫浩介紹,一些大品牌的攝像頭,無論是控制指令還是圖像傳輸都是加密的,而且是一機一密,整個傳輸、使用過程非常安全,不用擔心黑客入侵問題。之所以會出現有些家用智能攝像頭IP被破解,主要是因為有些傳統攝像頭,開放了ONVIF、RTSP等公有協議,在使用的時候因為操作者疏忽,沒有更改出廠的初始簡單密碼。因此,遇到初始密碼相對簡單的攝像頭,使用者一定要更改密碼。另外,如果沒有特殊需求,不要開放攝像頭的公網端口,以免被黑客乘虛而入。
“其實,大家也不用過于擔心,在實際生活中,更常見的不是攝像頭的安全漏洞導致被偷拍,而是有人故意安裝了偷拍的攝像頭。”孫浩說。
盡管有各種擔心,但家用攝像頭的應用還是越來越普遍。據國內一家數據應用服務商——全拓數據預測,到2023年,全球消費級攝像頭銷量將激增至超過1.11億臺,復合年增長率為19.8%,是2019年總量的近3倍。與此同時,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規模近年來同樣在保持著高速增長。
本報記者 李環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