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過勞死”持續困擾日本 超負荷工作已成為一個全球問題

            “過勞死”這個詞大家已不陌生,“過勞死”來源于日語,自從上世紀80年代泡沫經濟破裂之后,日本頻繁發生過勞死事件。而每一個過勞死受害者,都曾經承受了巨大的身體和精神雙重壓力。

            照片上的杉本綾當時22歲,滿臉的喜悅。因為剛剛畢業,馬上就可以進入醫療公司成為她一直夢想的護士。工作8個月之后她留下遺書,寫道:很討厭自己,不知道能做什么,很痛苦,請原諒我不爭氣。在獨居的公寓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杉本綾的母親杉本千春女士無法理解,愛說愛笑愛交朋友愛打羽毛球的女兒怎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直到看到她的工作時間表。

            “過勞死”受害者家屬 杉本千春:這個是(2012年)8月,加班85個小時。(女兒)經常晚上10點、11點才回家,之后繼續工作,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工作的計時卡顯示每天都加班,入職第2個月加班90多個小時,我覺得是過度勞累。

            杉本綾當時是新人,每天早上要在正式上班之前一個小時到公司,所以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深夜回到家之后也不能馬上休息,要繼續加班寫報告。幾乎每一天都是這樣。 杉本女士在2013年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4年半的訴訟,法院做出判決,杉本綾因為過度勞累患抑郁癥自殺,判定為過勞死。

            杉本綾面對的一方面是工作時間上的高強度,同時還有巨大的精神壓力。她每天都會認真寫下當天的工作情況,但是主管的評語絕大部分是消極負面的,而為了獲得肯定,杉本綾只能更拼命的工作。這樣的惡性循環讓她陷于絕望。

            “過勞死”受害者家屬 杉本千春:長時間工作身體疲憊,又受到了上司的霸凌,這些過分的評語會讓人感覺受挫,陷入抑郁狀態。不只是我的女兒,不論誰都會這樣。

            總臺記者 王夢:當時和杉本綾一同入職的總共有7人,現在只有1人還在這家公司工作。她的母親不只一次對她說,要注意身體,不能太勞累了。但是這些話對于一名員工來說,往往是知道,但是做不到。

            “過勞死”問題30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日本社會。日本政府在2016年發布了第一份《過勞死防止對策白皮書》,其中顯示,五分之一的受訪企業承認,員工工作時間長到了危險的地步。而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工傷保險理賠次數從2000年的85起增加到了2016年的260起,精神障礙相關的工傷保險理賠次數在同一期間從36起增加到了498起。

            杉本女士說,她想繼續發出自己的聲音,改變這個加班成風的社會。

            認定難!杜絕“過勞死”并非易事

            為了預防過勞死,日本政府多年來出臺了不少法律。2005年相關法律給“過勞死”下了定義:因超負荷工作導致腦血管病或心臟病而死亡,因工作時心理負擔過重導致精神問題自殺身亡等。2018年,日本規定加班時間“原則上為每月最多45個小時”,繁忙時每月不得超過100小時,違反規定的企業將受到處罰。然而這些努力,真的能夠遏制日本社會“加班”成風的氛圍嗎?

            每月加班80—100個小時,在日本被認為是“過勞死警戒線”,也是日本判定過勞死的一個重要標準。假如每月加班80到100個小時,按每月22個工作日計算,那么每天的加班時間就是3.6到4.5個小時。這擠占了人們正常的休息和放松時間,長此以往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高崎暢先生在他過去30多年的律師生涯里,一直在經手工傷認定方面的訴訟。

            律師 高崎暢:(認定過勞死)有兩個要點,第一是勞動時間長,第二是工作的性質會給勞動者帶來超強的精神負荷,比如說工作中承擔責任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必須獨立做出各種決定,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等等。長時間勞動和超負荷壓力是(過勞死的)主要誘因。

            日本早在1988年就制定了《勞動基準法》,2014年,開始實施《過勞死防止法》。2017年,通過了《工作方式改革關聯法案》。2018年,又對幾部相關法律進行了修改。這些法律對加班時間,企業高層違反加班時限的后果都進行了嚴格規定。

            但是到現在不能說日本的過勞死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因為,認定過勞死太難了。

            律師 高崎暢:問題是這種80小時或100小時(“過勞死警戒線”的規定),對于勞動者來說拿出證據非常困難。有工作計時卡,或者在電腦里記錄工作時間最好,但是很多情況下無法拿出這樣的證據,所以雖然法律有這樣的規定,但是很難實現。

            一些公司確實禁止加班甚至強制員工到下班時間之后盡快回家,卻導致員工只能把工作帶回家做。日本人為這種情況發明了一個詞,“縮短勞動時間騷擾”,用來形容這種強制下班的行為就像職場上的各種騷擾一樣令人困擾。2018年,“縮短勞動時間騷擾”甚至成為了當年日本的流行語。

            根據日本總務省的數據,2019年,每月加班超過80小時的人數仍然達到300萬人左右。

            律師 高崎暢:日本人認為,工作是人生的全部,這是一種社會風潮、勞動價值觀。比起長時間勞動帶來的愉悅,人生應該有更多的樂趣。要培養一種新的社會價值觀以減少工作時間,這非常重要。

            總臺記者 王夢:無所不在的技術設備模糊了“工作時間”的定義,超負荷工作已成為一個全球問題。而長久以來在日本社會長期存在疲勞和卓越同樣是美德這樣的觀念,讓工作者不敢或者是不愿意放慢腳步。觀念的改變必須伴隨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的改革,恐怕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過勞死 日本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