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人、被申請人,是否能看清楚仲裁庭及對方當事人的現場畫面?是否能聽清各方現場的語音?”
“能清楚聽到。”
“可以,沒有問題。”
……
近日,一場特殊的仲裁在重慶高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開庭審理。之所以“特殊”,是因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以及雙方的代理人均未到現場。這也是重慶市首場“云庭審”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與傳統庭審相比,“云庭審”有啥不一樣?運用了哪些“黑科技”?
申請人王某去年在被申請人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重慶高新區某項目工地工作時受傷。
由于雙方因解除勞動關系和相關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2021年4月20日在重慶高新區受理立案。
因王某居住于南岸區,被申請人實際經營地位于渝中區,故向重慶高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申請了線上庭審。
據了解,庭審前當事人雙方、雙方的代理人通過重慶調解仲裁機構主導開發的“智慧仲裁平臺”及“重慶微仲裁”小程序,進入仲裁庭審視頻現場。
根據視頻,線上庭審看起來與熟悉的“云端會議”相似。但與一般“云端會議”不一樣的是,進入“智慧仲裁”系統,需要身份核實,資料可以隨時上傳、下載、共享,且庭審同步錄音錄像。
“過去,仲裁庭審只能在現場進行,在筆錄上簽字,也只能現場手寫簽名。現在,通過新系統不僅方便當事人、代理人少跑路,而且庭審過程中全程錄像,在網絡系統中留痕,便于事后監管。”某公司代理律師孫某說。
“以前當事人至少跑兩次,一次立案,一次出庭。現在立案之后就不用跑路了,非常方便高效。”重慶高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副院長楊力說,他也是當天出庭的仲裁員。
他透露,目前“智慧仲裁平臺”還在進一步完善。未來,立案也可以在線上進行,真正實現勞動維權“零跑腿”。
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郭欣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