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以下簡稱《意見二》)。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長李睿懿提到,《意見二》規定,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時,查扣在案的涉案賬戶內資金,應當優先返還被害人,如不足以全額返還的,應當按照比例返還。
記者獲悉,為了全力遏制電信網絡詐騙高發態勢,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傾力構建“全鏈條反詐、全行業阻詐、全社會防詐”的防范治理新格局。5月份江蘇省電信網絡詐騙立案數大幅下降,防范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繼續堅持從嚴懲處方針
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意見二》共17條,針對司法實踐中存在的新的突出問題,如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及關聯犯罪案件的管轄、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的取證、涉手機卡和信用卡即所謂“兩卡”犯罪案件的處理、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的政策適用等問題進行了規定。李睿懿表示,主要體現了以下原則性要求:
一是將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為“重中之重”嚴厲懲處,特別是解決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取證難、定罪難的問題。在嚴厲打擊的高壓下,境內大批電信網絡詐騙窩點已經向境外轉移,對我境內群眾瘋狂實施詐騙。
據統計,目前境外窩點作案已超過六成。同時,受諸多客觀因素所限,公安機關在境外通過警務合作或者司法協作等方式取證,執法難度極大。為此,在《意見一》規定認定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實行數額標準和數量標準并行的基礎上,針對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新特點,《意見二》專門規定,在有證據證實行為人參加境外詐騙犯罪集團或犯罪團伙,在境外針對境內居民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詐騙數額雖難以查證,但一年內出境赴詐騙窩點累計時間30日以上或多次出境赴詐騙窩點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以詐騙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堅持區別對待,寬嚴并用,寬嚴相濟,確保良好社會效果。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一般系集團犯罪或者團伙犯罪,具有組織嚴密、人數眾多、層級分明等特征。對于此類犯罪依法從嚴懲處的原則是明確的、堅定的、不變的,但指的是總體從嚴,同時也要求以寬濟嚴。對于詐騙集團的首要分子、主犯、累犯、慣犯,堅決從重處罰。但對于初犯、偶犯、未成年人、在校學生,應當綜合考慮其地位作用、主觀惡性、認罪態度、悔罪表現等,依法從寬處罰。
江蘇電信網絡詐騙立案數大降
防范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今年以來,江蘇省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全力打擊。統計顯示,全省起底式清理高風險電話卡近400萬張,累計組織倒查號卡實名制問題1094張,對1708個涉詐用戶實施通信失信懲戒;攔截境內外詐騙電話4.35億次,組織攔截詐騙短信5036.09萬條,阻止訪問詐騙網址近15億人次,處置詐騙微信賬號2.6萬個、QQ賬號1.5萬個,向公安機關推送受害者預警信息419.8萬條,經勸阻單次最高挽回經濟損失100萬元。5月份江蘇省電信網絡詐騙立案數大幅下降,防范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建立新入網用戶風險告知、涉案號卡開辦渠道通報、涉通訊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失信懲戒、全省通訊網絡詐騙信息研判處置等協同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政、警、企工作協同;與江蘇省公安廳反詐中心實現自動化協同流程對接,確保每條疑似詐騙信息在10分鐘內完成聯合研判;每日向公安機關推送詐騙預警信息2000余條,由設區市反詐中心進行人工勸阻。
蘇州市高度重視,對管局推送的預警數據,勸阻見面率近80%。深化“斷卡行動”,開展高風險號卡二次實人認證工作,重點加強省內號卡開卡渠道的內控管理,對問題排名靠前的代理商、營業網點進行掛牌督辦;開展物聯網卡專項檢查,從嚴規范入網管理;加強對呼叫中心、短信平臺等重點業務清理整頓,組織拉網排查,對涉嫌詐騙的予以關停并及時向公安機關移交線索。
健全內部反詐責任體系
多數據賦能“反詐大腦”
江蘇省明確各單位主體責任,落實企業一把手作為防詐工作第一責任人要求。將市場發展質量、渠道風險控制納入績效考核,核定各設區市日均控制目標,并納入年度KPI考核。
加強業務管理和督查。以問題為導向,結合涉案通報、用戶舉報、系統監測等來源數據,開展電話實名、重點電信業務起底式清查。今年以來,關停呼叫中心8個、語音專線3個,關閉“1069”短信通道223個,清退代理渠道40個、停業整頓101個。
從嚴開展行政處罰。今年以來,采取約談、通報等措施,對違反實名制等業務管理要求的,立案調查1次,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4次,對問題突出的設區市主要負責人約談1人次,全省通報1次,對縣市公司行政處罰1次。
此外,江蘇省通信管理局持續完善省級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平臺建設,利用通信大數據賦能反詐,整合通信運營商和騰訊、360、阿里等互聯網頭部企業的數據資源,增加檢測分析模型,不斷提升手段集成能力,實現電信網絡詐騙信息綜合分析。
多維度創新技術反制。集中精力開展技術攻關,對監測發現和群眾舉報的涉案通聯要素信息,及時采取甄別、攔截、研判、封停等措施,做到以變應變、控制發案、服務破案。多渠道提升預警處置效能。在建設詐騙電話、短信、網址智能攔截系統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思路,實現由“僅攔截虛擬網址”到“勸阻實際潛在受害人”的轉變。
綜合采用短信電話預警、運營商“斷號”、預警勸阻等措施,避免群眾遭受損失。多觸角開展防范宣傳。作為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舉措,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主題系列宣傳,利用媒體矩陣通路傳播,相關短視頻播放量達1051.5萬次,反詐公益直播觀看人數達到230余萬,有2.7萬人參與了“反詐有我”有獎知識競答,向全省電信用戶發送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公益宣傳提醒短信10億余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