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濟南市殘聯積極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 保障殘疾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康復一個兒童,幸福一個家庭!康復救助為殘疾兒童插上夢想的“翅膀”。近年來,濟南市殘聯堅持從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把康復作為提高殘疾人生存質量、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搶抓殘疾兒童康復這一康復效果最明顯的群體,通過創建“泉康”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品牌,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有康復需求的0-17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現全覆蓋,這項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受到了廣大殘疾人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為2000名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是日前我市公布的第一批104件濟南市“慶百年華誕辦百件實事”市級層面民生項目之一。

            “六一”兒童節已過去20多天,但當日的歡樂場景至今讓腦癱兒童洋洋(化名)的母親記憶深刻。在市兒童醫院康復中心舉辦的“泉康‘童心向黨·快樂成長’”慶六一文藝匯演中,她第一次看到孩子站到舞臺上表演節目。“康復了半年,效果還是很棒的,他都能唱歌了。”洋洋母親自豪地說。她相信在康復人員的幫助下,洋洋會越來越好。

            這是濟南市殘聯近年來積極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保障殘疾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濟南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采取“政策保障、實名管理、規范執行、應救盡救”的原則,每年為近3000名0-17歲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實現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救助率達到100%。今年已為2352名0-17歲兒童開展康復救助。今年我市被山東省殘聯確定為全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服務機構管理試點示范先行市,以此為契機,市殘聯創建了“泉康”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品牌,將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品牌化作為打造新時代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的著力點,激發全市康復定點服務機構創新發展活力,全面提升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效能,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殘疾兒童獲得感。

            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為“折翼天使”帶來愛的奇跡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事關殘疾兒童一生,事關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率先在全省實現殘疾兒童免費康復救助年齡階段全覆蓋;率先在全省實施“發放送訓補貼”;率先在全省成立康復幼兒園、特殊兒童幼兒園等殘疾兒童康復機構;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開展生態康復訓練……一系列“率先”,昭示了我市在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方面進行的努力探索。特別是2018年11月我市出臺的《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通知》,其在覆蓋廣度、支持力度等方面均實現新的突破,體現了黨委、政府對殘疾兒童的關心關愛。實現對全市0-17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全覆蓋;救助標準提高到2萬元/人/年;實施“機構+社區+家庭”康復模式;取消殘疾證限制;取消戶籍限制; 開展送康上門“機構+家庭”康復試點……這些創新務實的舉措,成為全市殘疾兒童及其家庭的福音。

            殘疾兒童康復具有搶救性,0-6歲是康復黃金期,越早發現、越早干預,效果越好。“讓每個殘疾兒童都能及時得到康復救助,是全市各級殘聯和廣大殘疾兒童康復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市殘聯工作人員表示。為此,在去年疫情期間,市殘聯積極推動全市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定點機構采取線上康復的模式,為居家殘疾兒童提供線上康復訓練和服務,并在線上為殘疾兒童家長提供康復訓練指導、培訓和心理疏導,確保兒童康復“不斷線”。

            此外,為了確保實現康復服務全覆蓋,市殘聯在全市還積極探索建立殘疾兒童康復實名制動態管理機制,每年進行一次康復需求和服務狀況篩查,摸清持證殘疾兒童康復需求和現狀,進行政策宣傳和普及,同時將殘疾兒童基本情況和享受救助情況錄入“智慧殘聯”系統,按照殘疾兒童需求和現狀進行分類救助,隨時掌握殘疾兒童動態,及時調整救助模式……這一系列的措施,確保了我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落實落地。

            提檔升級 創建“泉康”品牌高質量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

            今年,濟南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迎來新機遇、新發展,以被省殘聯確定為全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服務機構管理試點示范先行市為契機,市殘聯大力推進這一工作提檔升級,創建了“泉康”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品牌,并在全市進行推廣。

            據介紹,“泉康”品牌有三層涵義:一是從地域上理解,代表泉城濟南的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品牌;二是“泉”清澈靈動,生生不息,不僅滋養了濟南人,更為泉城殘疾兒童帶來美好祝愿,愿他們像汩汩涌出的泉水富有勃勃生機;三是“泉”字與“全”諧音,意為全部覆蓋,隱含“全部康復”“全面康復”的美好愿景。

            根據省殘聯等9部門下發的《山東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今年3月,結合濟南實際,市殘聯等9部門聯合下發《濟南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實施細則》健全了我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體系,進一步強化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的機制,突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實行政府負責制原則,進一步細化救助工作的規范運行、完善保障、監督管理等措施,通過建章立制,為這項民生工程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泉康”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品牌還確定了“機構+社區+家庭”模式的服務內容和標準,確定了3周歲以下及入普幼(學)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內容和標準,并進一步探索了10-17歲孤獨癥兒童康復服務內容和標準,許多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走在前列。

            據了解,目前濟南市共有48家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服務機構。市、區縣殘聯和定點機構正積極與相關教育、衛生健康部門溝通協調解決民非機構資質問題。預計7月份按照新政策將通過政府招標采購第三方對全市提出申請的殘疾兒童康復機構重新進行準入評審和等級評定,建立等級制度進行規范管理。屆時,殘疾兒童家長可以更加放心地選擇適合的康復機構。

            優化服務 提升康復救助質效開展殘疾兒童實名制摸底篩查

            為全面推廣“泉康”殘疾兒童康復品牌,提升康復服務效能,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近期濟南市殘聯開展了殘疾兒童實名制摸底篩查助力“泉康”品牌推廣活動。活動對全市內0-17歲殘疾兒童進行了摸排核實,調查了解殘疾兒童家庭的生活狀況和實際需求,加大“泉康”品牌宣傳力度,深入挖掘品牌內涵,提升品牌美譽度,充分發揮康復服務品牌的引領作用,促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活動期間,全市各級殘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篩查:通過上門走訪,當面了解殘疾兒童現狀;對不方便見面的殘疾兒童,通過電話聯系殘疾兒童監護人,詳細了解殘疾兒童現狀;加強同婦幼保健機構和社區康復服務中心的聯系,實現數據共享;通過村居社區調查,由村居社區提供殘疾兒童信息等方式,共篩查0-17歲殘疾兒童7248人。工作人員準確記錄每名殘疾兒童基本情況和康復需求,并根據殘疾兒童現狀和需求,采取集中訓練、“機構+社區+家庭”訓練或“家庭醫生簽約+康復服務”等模式多形式救助,切實做到“應救盡救”“應康盡康”。

            “照顧一人,拖累一家”。殘疾兒童往往需要專人照顧,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導致家庭因殘致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為我市殘疾兒童家庭播下希望的種子。寒來暑往,通過一系列康復救助服務項目的實施,一個個殘疾兒童通過治療,讓家庭看到了希望;同時,也迎來了一面面錦旗、一封封感謝信、一句句發自內心感激的話語和社會各界的關愛、支持和肯定。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市殘聯系統聚焦殘疾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度融合。下一步,市殘聯將繼續圍繞高質量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在提升服務水平、創建服務品牌上出實招,推動全市殘疾人事業“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實際行動助力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 (本報記者 沙文婧)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殘疾兒童 康復救助 身心健康 家庭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