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泉已持續11天突破30米“大關”。據濟南市城鄉水務局官網顯示,10月12日,黑虎泉地下水位達30.39米,再次刷新2021年以來最高地下水位,這也是2003年泉水復涌以來的“第二高”。
未見泉水先聞泉聲。12日,秋日的黑虎泉旁,三個獸頭水勢兇猛,水頭噴出近1米,嘩嘩水聲傳到數十米外,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觀賞。新黃河記者查詢發現,黑虎泉地下水位曾在2004年、2005年、2010年突破30米“大關”,最高水位分別為30.82米、30.16米、30.18米。其中,2014年8月30日、31日,最高地下水位均為30.82米,當年30米以上的水位持續了80余天。
名字來歷:黑虎泉真的與黑虎相關?
黑虎泉位于南護城河東端,與現在的解放閣隔河相對。黑虎泉在濟南泉水中是最有氣勢的,水涌量僅次于趵突泉。水由石雕獸頭口噴出,形似瀑布,取“口內懸河”之意,巨大的泉水從三個石雕獸頭中噴射而出,在水池中激起層層雪白的水花,動人心魄,令觀者無不驚嘆,夜色中遠遠聞聽更是聲如虎吼。
黑虎泉是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于“黑虎泉泉群”之首。
關于黑虎泉名字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泉水之上曾建有黑虎廟,黑虎泉由此而得名。但有關專家考證,黑虎廟建于明代嘉靖年間,也叫做玄壇廟,在如今虎泉閣的位置。在道教傳說中,武財神趙公明被尊為“正一玄元帥”,他的坐騎就是一頭黑虎,因此又被稱為“黑虎玄壇”??珊诨⑷臍v史比黑虎廟更為久遠,最早見于金代的《名泉碑》?!睹风澯薪鸫?2個名泉名稱,碑雖已不存,元代于欽撰著的《齊乘》卻予以收錄,并注其所在,流傳至今。其記載:“曰金虎、曰黑虎,李承務巷。”現實當中也確實有李承務巷的存在,這條古老的水胡同位于司里街正當中,直通琵琶橋,剛好處于黑虎泉與金虎泉之間。因此,黑虎泉之名源于黑虎廟一說并不準確。
另一種說法認為,黑虎泉因“水激柱石,聲如虎嘯”而得名。明代劉敕在《詠黑虎泉》詩中寫道:“石激湍聲成虎吼,泉噴清響作龍吟。”他在所編纂的《歷乘》中記載,當時的黑虎泉水自洞內直接涌瀉,下面形成一池名太極池。在深邃的洞穴內,原有一黑蒼蒼長滿苔蘚、形如猛虎盤曲伏臥的巨石,泉水就是從其下涌出,所發出粗獷的鳴聲酷似虎嘯的驚人吼聲回蕩洞穴。明代詩人晏璧在《七十二泉詩》中以“石蟠水府色蒼蒼,深處渾如黑虎藏。半夜朔風吹石裂,一聲清嘯月無光”來描繪黑虎泉。但這一說法也并無實證。
還有民間傳說更為精彩離奇。比如,曾有一只黑虎和一只金虎在此打斗,后來形成了黑虎泉和金虎泉。
獸頭原型:仨獸頭是老虎還是霸下?
從劉鶚的《老殘游記》記載中可以得知,那時黑虎泉池的獸頭原本為一個。獸頭又如何從一個變為了三個呢?
據《濟南市志》記載,1931年,市政部門對黑虎泉進行治理開挖,泉池擴建,“四周砌石壁和短墻,北墻留出水口,南墻增加噴水石雕龍頭兩個”。首發于1903年的《老殘游記》,所記錄的應當是1931年黑虎泉修整前的模樣,只見到一個獸頭合情合理。
那么,黑虎泉的三個石雕獸頭是什么動物的頭呢?
有專家認為,這些獸頭造型不太符合老虎的基本特征。老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在其額部有似“王”字的斑紋,虎口上下各有兩枚堅硬而鋒利的犬齒,但這些在石雕獸頭上都沒有呈現。并且虎通常被認為是威猛的象征,與水也并無多大聯系。此石雕獸頭,應為神話傳說中的龍之六子霸下,霸下性喜水,常棲水邊,并且龍通常都被描寫成興云致雨的神話傳說動物,石雕獸頭的造型頗似龍,那獸頭兩側的“龍角”,雖因面積所限雕得不夠完整,但可清楚地看到,還有十分突出的龍眼、扁長的嘴、平平的牙、呈三角狀的“龍鬣”。而獸頭的腮部,原應為“龍鱗”,卻設計雕刻成一花葉圖形,若按傳統龍的造型樣式看,這石雕龍頭,應當是作了變形夸張處理。也有專家認為,石雕獸頭是“虎頭”。中間的獸頭圓臉上窄下寬、杏眼、嘴張,威中含秀,像只母虎。兩側的獸頭耳大頭方、吊睛圓眼、云卷毛,多了一分雄壯威武,好似兩只公虎左右相伴。而且,民國時期的老照片里隱約可見獸頭上的“王”字,如今看不到,是因為獸首歷經歲月的洗禮,“王”字已經被完全磨去了痕跡。(記者王亞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