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9年,終于拿到手了。”10月23日,咸寧市水岸瀾庭小區業主徐亞蕩拿到“紅本本”后,難掩興奮表情。
水岸瀾庭小區是咸寧市首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一期二期共有房屋1500多套,其中有還建房518套。2014年,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完工,550多戶居民入住。可是,開發商東興公司資金鏈斷裂,項目停工。二期項目2018年短暫復工后,再次停擺。
因負債過多、訴訟案件纏身,2017年起,東興公司的房產、門面、土地等均被法院查封,購房戶所購房屋不能網簽備案辦證,小區時常停水停電,建筑垃圾遍地,居民怨聲載道。
本是一個惠民的民生工程,卻成為咸寧市不動產登記中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小區。
一定要啃下這個硬骨頭。咸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范艷霞介紹,對于歷史遺留問題,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2019年成立水岸瀾庭重整小組,對建設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協調法院解封東興公司的房產、土地等,引進公司出資續建一期項目水電改造、消防工程和二期項目。
隨著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辦證時機也成熟了。10月23日,星期六,咸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一大早就走進水岸瀾庭小區,為業主集中辦證。當天,107戶居民領到期盼已久的不動產權證,吃上定心丸。
無獨有偶,按照一區一策的辦法,遺留30年、涉及900多戶的湖北科技學院職工小區;遺留20多年、涉及180戶的南山小區……類似辦證難問題,一個個被解決。目前,咸寧市已解決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房屋近8500套。
咸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李光說:“‘我為群眾辦實事’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份承諾。我們將持續加大化解城鎮居民住房產權歷史遺留問題的工作力度,把這項民生工作辦好、辦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祝華 通訊員 胡放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