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環球今頭條!專訪綠和組織核專家:不認可國際原子能機構關于核污染水排海報告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無法解決人們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長期后果的擔憂。

            據日本NHK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于當地時間6月5日開始向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注入海水。排放管道內部注滿海水后,從陸地灌入的稀釋核污染水會被送往離岸排放口。

            此前據聯合國新聞網站消息,當地時間5月3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布的報告認定,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營運方——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東電)有能力“準確且精細”地測量核電站儲存的核污染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這一認定意味著國際原子能機構認可東電是通過一個“透明且嚴謹的科學流程來開展分析工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不認可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最新報告認定。”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組織日本辦公室資深核專家肖恩·伯尼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份報告無法解決人們對排海計劃長期后果的擔憂,因為它只是為了試圖消除對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染水決定的反對聲音。

            伯尼稱,在現階段,阻止日本排放的唯一方法可能是訴諸《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法律。

            據BBC報道,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為了冷卻熔融的核燃料,大量灌入海水,也因此每天產生約100噸核污染水,經過處理后,放入儲存罐中。但儲存罐將在2023年裝滿,因此日本政府在2021年4月宣布排海計劃,將在今年“春季到夏季”把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

            計劃宣布后,多個國家、組織以及日本漁業組織都表示明確反對。對此,伯尼認為,日本政府無法證明排放核污染水這一決定是合理的。如果日本政府繼續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其將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地球連線|對話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組織日本辦公室資深核專家肖恩·伯尼(Shaun Burnie)。

            綠色和平組織:對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調查結果持懷疑態度

            :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最新報告認定,東電有能力“準確且精細”地測量核電站儲存的核污染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綠色和平組織如何看待這份報告?對報告調查結果和結論有何總體評估?

            肖恩·伯尼:國際原子能機構這份報告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證明東電在測量核污染水樣本中所有不同的放射性物質時,技術是規范的,也是準確和可靠的。但東電只測量了大約20%的儲罐。有跡象表明,其他儲罐中放射性物質的輻射水平要高得多,濃度也高得多。所以里面的放射性物質到底有多少,不僅僅是氚、碳-14,還有其他放射性物質,目前都還沒有確切的數據。

            其次,東電有能力“準確且精細”地測量核電站儲存的核污染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這并不奇怪。實際上,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才是比該報告所關注的問題大得多的問題。但國際原子能機構又必須這么做,因為某種程度上他們需要給日本“背書”。他們在美國、瑞士、奧地利和韓國的第三方實驗室進行了測試,這很好。但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每個實驗室僅測量25升核污染水(稀釋前),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水箱中儲存著近130萬噸核污染水。因此我們不認可這一報告結論的可靠性,因為你無法從一個非常小的樣本中提取數據來預測超大容量的核污染水在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問題之一是,目前水箱中約70%的核污染水仍需要通過“多核素凈化處理系統”(ALPS)進行再次處理,而且可能需要多次處理。ALPS系統需要在長達30年周期內處置超過130萬噸核污染水,長期高負荷運行的性能與效率令人存疑。

            還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把核污染水稀釋實際上無關緊要。東電強調他們知道儲罐里有多少放射性物質,但會稀釋至日本安全限制以下,即達到安全水平再進行排放。事實上,排放的放射性核素稀釋至日本安全限制以下并不意味著沒有放射性物質進入環境。

            如果排放稀釋后的核污染水有可能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傷害,那么首要原則是要避免這樣做。日本政府其實可以選擇不排放而將其存儲起來。事實上,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他們必須這樣做。

            6月2日,記者專訪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組織日本辦公室資深核專家肖恩·伯尼(Shaun Burnie)。圖/地球連線視頻截圖

            :如果國際原子能機構最終的報告評估核污染水可以排海,是否意味著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來約束日本?

            肖恩·伯尼:首先我認為,國際原子能機構在6月底或任何時候發布最終報告時,都會說這些排放可以安全地進行,不會對環境和公共健康造成嚴重后果。這一結果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這是真的。

            在現階段,阻止日本排放的唯一方法可能是訴諸《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法律。這可以很快完成,因為只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可能需要上國際法庭的聽證會,或尋求臨時管制禁令——這可以讓日本政府在7月前停止排放。如果順利的話,這一判決可能在7月之前得到答案。但讓一個政府對另一個政府采取法律行動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決定,因為有很多考慮因素,比如經濟、外交、兩國關系等。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提出一個非常有力的理由反對日本政府,因為我們有在國際環境法領域有幾十年經驗的律師,這是一個非常清楚的案例。舉例來說,如果排放核污染水之后,有可能在日本沿海水域以外發生越境污染,導致鄰國海域污染,那日本政府就需要進行全面的環境影響評估。但國際原子能機構、東電以及日本監管機構做不到。

            因此,國際原子能機構將發布其最終報告,但我們不相信國際原子能機構真的想保護全球海洋環境或公眾健康,他們其實是想保護核工業。我們必須理解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整個進程中的作用。國際原子能機構成立于1957年,它的作用是在海洋放射性物質和海洋污染問題上促進核能發展。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初,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其分析和科學測試證明了海上核傾倒的合理性。國際原子能機構幾乎一直支持新行業和政府在處理核廢料方面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

            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無法解決人們對排海長期后果的擔憂

            :對報告中關于將核污染水排海潛在影響的調查結果,綠色和平組織有何評估?

            肖恩·伯尼:這份報告并不是一份真正的環境影響評估,它仍然依賴于東電的輻射影響評估報告。盡管這份報告其中一個結論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組確實發現了東電測量方法中的一些弱點,但這份報告的總體結論是有缺陷且非常有限的。

            舉例來說,考慮到排放核污染水這一決定的影響,了解環境中已經存在的物質就很重要。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目前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仍在從陸地、山脈和森林流入海洋。特別是當臺風帶來大雨時,放射性物質含量會達到峰值,從河流匯入太平洋。但所有這些都沒有經過東電的評估。我也認為他們還沒有進行真正全面的環境評估。在日本,并沒有法律要求其做這樣的評估,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有這項法律要求的??峙聡H原子能機構在這方面也做得不好。

            當地時間2023年6月7日晚,日本民眾舉行抗議活動,反對日本政府排污入海。圖/視覺中國(000681)

            :這份報告能否真正解決人們對核污染水排海長期后果的擔憂?從長遠來看,此舉會對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產生怎樣的影響?

            肖恩·伯尼:顯然這份報告無法解決人們對長期后果的擔憂,因為它只是為了試圖消除對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染水決定的反對聲音。我們需要進行全面的環境影響評估。例如,東電進行了對海洋生物的養殖試驗,將棲息在福島縣近海的比目魚、鮑魚、海藻類選定為養殖對象,在ALPS處理過的核污染水中進行養殖。他們聲稱這一養殖試驗是為了評估ALPS核污染水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我覺得最終他們會說沒有影響。但從海洋生物科學角度來看,三個物種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采訪過的海洋生物學家說,這種養殖試驗需要選至少100個物種來進行長期評估,不是養殖幾周或幾個月,而是需要養殖幾十年來觀察,了解長期后果。

            另外一個問題是氚,東電聲明稱稀釋過的氚不會造成任何嚴重問題,也不會產生任何長期后果。他們關注的重點是氚只會從外部輻射。這是個科學問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氚會進入細胞,進入細胞后氚就會變成一個低能量的發射器。這意味著,當它進入植物或動物(包括人類)的細胞結構中時,有可能造成更多的破壞。這就是(為什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不應該認定核污染水排海不會對環境產生長期影響。

            :中方代表5月27日在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相關討論中發言,堅決反對日本單方面決定將福島核污染水排入海洋。中方代表表示,日方必須就一系列問題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中方提出三方面質疑:第一,福島核污染水如果安全,日方為何不留著自己使用?為何不用于國內的農業和制造業?為何不向國內湖泊排放?第二,將核污染水排海是否為唯一可行方案?第三,核污染水排海將對全球產生什么樣的長期影響?綠色和平組織如何看待中方關心的這些問題?

            肖恩·伯尼:任何政府對日本排放核污染水這一計劃提出質疑都是完全恰當且合法的。但日本政府沒有在各個層面提供答案,顯然是不可接受的。他們對其中許多問題都沒有答案,因為我們認為他們無法證明排放核污染水這一決定是合理的。同時我們也認為,如果日本政府繼續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其將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6日,工人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建設輸水管道。圖/視覺中國

            :另外有媒體指出,其實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之前,日本就已經排放了一部分核污染水,綠色和平組織是否監測到過或發現過此問題?

            肖恩·伯尼:我們不認為日本通過實際的海底排放管道進行了任何核污染水的排放。但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后,在過去的12年里,放射性物質無時無刻不在從陸地一側流向太平洋。根據東電的數據,現在福島縣每天約有90至100立方米的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同時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有大量放射性物質從受污染的環境流向太平洋。因為科學表明這個問題已經存在。

            因此,即使排放沒有開始,福島核電站的其他污染物仍會釋放到環境中。因為福島核電站三個反應堆中,共有600至1100噸高放射性燃料,其中一些燃料與地下水直接接觸。我認為東電很可能在本世紀末前都無法徹底清除核燃料,而持續受到污染的地下水面積也將增加。

            :中國呼吁在實施排海計劃之前達成國際共識并進行磋商,綠色和平組織是否支持這一舉動?

            肖恩·伯尼:我認為任何政府的任何舉措都是為了防止這種排放,這包括任何法律措施,也包括對日本政府的質疑。尤其是漁業組織,他們非常反對排放,盡管他們面臨來自日本政府的巨大壓力,但他們仍然不支持這種排放。

            因此,我認為對于綠色和平組織、其他環保組織、民間社會以及關注此事的政府來說,要求東電推遲核污染水排放,并最終取消這些計劃,正如許多政府所做的那樣,是完全合法的。在現階段這樣做是正確的。如果東電真的在7月開始排放,這將不是問題的結束,而是下一個問題的開始。當然,未來各國采取法律行動也是一種選擇。

            呼吁考慮替代方案,儲存核污染水仍然是最佳選擇

            :如何評價日本選擇排海方案作為最可行和風險最小的方案是基于成本的理由?

            肖恩·伯尼:我認為儲存核污染水仍然是環境保護和公共衛生方面的最佳選擇。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兩個地區都有儲存空間,他們可以建造額外的儲罐。日本政府自己的報告里也說,他們可以建造更多的儲罐,只是他們更想選擇排放。特別是當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組最初評估不同的選擇時,就包括儲存核污染水,但這在政治上是日本政府無法接受的。這也是比較昂貴的選擇之一。不幸的是,這與保護環境或保護公眾健康無關,而只是日本政府的一項政治決定,目的是向日本人民和國際社會發出一個信號,即他們在正式停止使用核電站這一過程中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現實是并沒有。

            由于地下水持續進入核泄漏現場,受污染的水量也會繼續增加。東電目前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么核燃料就將會繼續污染環境。然而對于清除所有核燃料,他們沒有一個正式的計劃。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4日,日本福島縣水產市場銷售的魚。該水產市場所在港口距離日本政府將于今年夏天開始排污的福島第一核電站55公里左右。圖/視覺中國

            :你能否概述綠色和平組織自2011年以來在監測福島核泄漏及其后果方面的活動和參與情況?

            肖恩·伯尼:在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前我就已經開始在日本工作。自2011年福島核泄漏事故以來,我們已經進行了許多調查,包括在2011年4月,我們與綠色和平組織的“勇士”號在福島海岸進行了一次海洋調查。2016年,我們再次進行了水下調查。之后我們對受污染的山區森林進行了調查,包括污染程度較高的地區。我們還與撤離的成千上萬受到福島核泄漏事故影響的日本公民合作,特別是在健康賠償、兒童權利和婦女權利有關的問題上。至少我認為這是綠色和平組織為理解放射性物質對環境長期影響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仍處于這場核泄漏事故的初始階段。

            外界其實有很多擔心和反對排海計劃的聲音。我認為,除了泛亞洲地區,最強烈的聲音來自太平洋島國。這些國家遭受了美國、法國和英國在20世紀幾十年間進行的核試驗,他們正承受著數百次核彈試驗的污染后果。

            而現在日本政府決定傾倒核廢料,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明明有儲存這一明確的替代方案。我們需要進行這場辯論,因為這個問題將持續幾十年、幾百年。我真的很擔心,因為大眾現在只知道核污染水有很大危害,但真正嚴重的,甚至更嚴重的放射性物質威脅,是反應堆下面的核燃料。

            最近幾周有關于其中一個反應堆的報道。監管機構表示,一號反應堆下面有一個混凝土結構出現問題,反應堆有可能坍塌。因此,科技部門可能需要進行緊急評估,但他們可能無能為力。他們可能需要在整個反應堆建筑上建一個遮蔽物。因此我們的處境非常嚴峻,但沒有解決辦法。

            記者 姚遠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開全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