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CD(液晶顯示器)是液晶顯示器的縮寫。LCD的結構是液晶放在兩塊平行的玻璃中間,兩塊玻璃之間有許多縱橫的細小導線。通過通電與否控制棒狀晶體分子改變方向,光線折射產生畫面。比CRT好很多,但是貴一些。現在LCD已經取代CRT成為主流,價格下降很多,已經全面普及。
2、液晶顯示器的主要技術參數
3、對比
(相關資料圖)
4、LCD制造中使用的控制IC、濾光片、取向膜等配件都與面板的對比度有關。對于一般用戶來說,對比度能達到350,333,601就足夠了,但是這樣的對比度并不能滿足專業領域用戶的需求。相比CRT顯示器可以輕松達到500: 1甚至更高的對比度,只有高檔的液晶顯示器才能達到這樣的程度。市場上三星、華碩、LG等一線品牌都能做到1000: 1的對比度。但是因為對比度很難用儀器精確測量,所以選擇的時候還是要自己去看。
5、對比度很重要,可以說是選擇LCD比亮點更重要的指標。當你知道客戶買的液晶是用來娛樂和看DVD的時候,你可以強調對比度比沒有壞點更重要。我們看流媒體的時候,片源的亮度一般不高,但是要看到人物場景的明暗對比和頭發由灰到黑的紋理變化,就要看對比度的高低了。在測試軟件中的256級灰度測試中,抬頭可以看得更清楚。
6、聰明
7、液晶是一種介于固體和液體之間的物質,自身不能發光,需要額外的光源。所以燈的數量和LCD的亮度有關。最早的液晶顯示器只有兩個燈,到現在,普及型的最低的是四個燈,最高的是六個燈。四盞燈的設計分為三種展示形式:一種是兩邊各有一盞燈,缺點是中間會有陰影。解決方案是四個燈上下水平排列,最后一個是U型展示形式,實際上是兩個燈變相產生的兩個燈。在六管設計中實際上使用了三管。制造商將三根管子彎曲成“U”形,然后平行放置,以達到六根管子的效果。
8、信號響應時間
9、響應時間是指液晶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響應速度,即液晶由暗變亮或由亮變暗的響應時間,通常以毫秒(ms)為單位。為了弄清楚這一點,我們必須從人眼對動態圖像的感知開始。人眼存在“視覺殘留”現象,高速運動的畫面會在人腦中形成短暫的印象。到目前為止,最新的游戲,如動畫片、電影,也只是應用了視覺殘留的原理,讓一系列逐漸變化的圖像快速連續地展現在人們眼前,從而形成動態圖像。可接受的畫面顯示速度一般為每秒24幀,這也是電影每秒24幀播放速度的由來。如果顯示速度低于這個標準,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畫面的停頓和不適。按照這個指標,每張圖片的顯示時間需要小于40ms。這樣對于液晶顯示器來說,40ms的響應時間就成了一道坎,40ms以下的顯示會有明顯的畫面閃爍,讓人頭暈。如果想讓圖像不閃爍,最好達到每秒60幀的速度。
10、可視角度
11、LCD的可視角度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當背光通過偏振片、液晶和配向層時,輸出光將具有方向性。也就是說,大部分光線是從屏幕垂直射出的,所以當你從更大的角度看液晶時,你看不到原來的顏色,甚至是全白或者全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廠商也在研發廣角技術。到目前為止,有三種流行的技術:TN膜,IPS(面內交換)和MVA(多域垂直排列)。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