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體育 > 正文

            北京延慶“冬奧冰雪之城”正速駛入發展快車道 基礎設施全面鋪開

            今年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以下簡稱“北京冬奧會”)籌辦籌備決戰決勝的關鍵一年。作為三大賽區之一,延慶全區的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全面轉入賽事運行保障階段。在籌備北京冬奧會的幾年里,延慶在多領域全面發力。從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到引進高新產業聚集,從人員專業培訓到強化旅游吸引力……延慶這座“冬奧冰雪之城”正加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基礎設施全面鋪開

            眼看冬奧不斷吸引人氣,延慶需要一套完備的基礎設施體系來承載八方來客。因此,成為官方賽區以來,除了趕工賽場,延慶也加快了各項設施的配備力度。

            2019年12月底,京張高鐵正線正式通車運營。冬奧會期間將有無數人涌入,順暢的交通必不可少,京張高鐵則應需而生。京張高鐵是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保障設施,它的開通運營標志著冬奧會配套建設取得了新進展。其中,延慶支線和京張線構成了北京市區往返冬奧會延慶賽區的便捷通道,進一步拉近了市民與冬奧賽區的距離。值得一提的是,京張高鐵延慶支線開通后,北京市區到延慶城區的車程從近2個小時壓縮為最快26分鐘,延慶也借此進入首都“半小時經濟圈”。

            為一探北京市區與延慶之間的重要運輸交點,北京商報記者來到了京張高鐵延慶站。走進業務辦理區后,記者發現,在這里,無論是買票、查詢列車信息、綁定個人優惠還是打印發票,統統可以在站內配備的智能一體操作機上實現,大大便利了市民出行。

            而在京張高鐵延慶支線首末站,北京商報記者還看到了一座即將完工的一體化交通中心。作為北京冬奧會重點交通服務配套設施,一體化交通中心在冬奧會期間承擔觀眾和部分注冊人員的交通轉換及服務功能。站在規劃區,記者注意到,換乘中心還增加了與奧運主題相關聯的服務功能;廣場西側設有公交首末站,共9條線路,36個候車位;站前廣場兩側設置公租自行車50輛。也就是說,抵達延慶站后,除了自駕,觀眾還可直接選擇公交、自行車等“無縫銜接”的綠色出行方式。

            如果說便利的交通是串聯起延慶的一張路網,那優質的醫療就是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重要“后勤保障”。對承接北京冬奧會醫療保障工作的延慶區醫院來說,這個任務既光榮又有一定難度。為此,醫院打造了冬奧醫療保障中心,按照冬奧定點醫院標準和流程進行功能設置,配備了256排螺旋CT、3.0T核磁共振儀、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等大型醫療設備,形成相對獨立的就診區域與服務流程,實現了檢查、搶救、手術、住院一站式服務。今年1月,延慶區醫院成功升級為全區唯一一家三級綜合醫院。

            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除了圍繞賽事的制造業外,還有更多業態被冬奧會賦予了新前景。京張高鐵打破了西北部地區的交通瓶頸,完備的基礎設施提供了更宜居的環境,龐大的客流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延慶。全域旅游,成為了延慶的另一塊金字招牌。

            最先嗅到機遇的是當地先發展起來的一批旅游從業者。選擇回鄉創辦“大隱于世”民宿品牌的張海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該品牌在延慶共有19個民宿小院,周末基本是滿房狀態,節假日更是“一房難求”。

            “冬奧讓延慶快速蛻變的同時,也給了本地年輕人更多機遇。”張海超稱,“除了最早回鄉創業的年輕人,近年來本地居民也開始嘗試將自家的房屋改為農家院、民宿等,還有不少居民開起了咖啡廳、采摘園。”“先吃螃蟹的人”越來越多,延慶村民開辦民宿的熱情空前高漲。加上當地扶持政策的接連推出,特色民宿逐漸在延慶形成了規模效應。據悉,到冬奧會召開前,這里將打造100個民宿村、1000個精品民宿小院、3000間精品客??头?、20000張中高端住宿床位。

            鐵爐村是延慶知名的紅色旅游村。時至夏日,房車露營地已在林間布置了起來,不遠處的泳池處,工作人員擺弄著轟鳴的機器,向池內灌水清洗。不過,快速增長的游客也給這個發展中的地區帶來了“成長的煩惱”。延慶區大莊科鄉黨委宣傳委員賈德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隨著西片紅色旅游產業、高端民宿的發展,20年前的電網目前已經是“超負荷”工作。“一到夏天,客流激增,住戶的用電量也猛漲,用電高峰經常會出現停電現象”,賈德勇稱,“電網改造勢在必行,我們通過對電網改造涉及村進行深度摸排后,完成了改造升級工程。”

            據悉,此次電網改造工程,累計更換、新增變壓器11個,架設電線桿600余基,架設大莊科村至瓦廟村段35公里高壓線路,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和游客滿意度也隨之大大提升。

            高新產業落地生根

            各類基礎設施先后落地延慶,延慶的品牌逐漸打響。作為北京的西北門戶,除了后世園經濟帶來的機遇,北京冬奧會更是為延慶繪制了一幅冰雪產業藍圖。選擇在中關村延慶科技園區落戶的科技類企業日漸增多,延慶產業結構布局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中關村(延慶)體育科技前沿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延慶借助北京冬奧會籌辦舉辦機遇,利用冬奧會的場館資源,將體育、文化等產業充分融合,布局冰雪體育領域,于是創新中心成為北京市唯一一座以冰雪體育為主題的科技園區,并于2020年9月開園運營。

            創新中心建筑規模為14000多平方米,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原本是一片廠房,在冬奧會的機遇下,創新中心將這批老舊廠房進行升級改造,由以往的“銀河面粉廠”“長城服裝產業園”搖身一變,成為了現今容納數十家企業的大本營。

            北京商報記者在園區內了解到,這里目前已有40余家企業入駐,推動了延慶冰雪體育產業上下游的發展,產業生態圈正逐步形成。一圈轉下來,記者看到,除了一批冰雪體育企業,一批運動檢測與康復企業甚至是電子競技企業也在此駐扎。作為第一批進駐的企業,必勝體育創始人高峰告訴記者,園區免費為企業提供辦公場所,大大減輕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同時,北京冬奧會即將到來,作為主賽區之一的延慶,無疑有更大的地理位置優勢” 。

            開園不到一年,創新中心還有很多空位“待補”。園區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下一步,這里將依托現有冬奧場館及區內的冰雪資源,以科技創新大賽為觸角,進一步吸引各類企業落地,加強創新中心產業集聚效應和品牌輻射力。

            全民迎冬奧

            從硬配套到軟服務,延慶已經鉚足了勁兒,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去年7月,申冬奧成功五周年之際,延慶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舉辦地張山營鎮辦起了“冬奧夜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特色服務項目也隨之正式啟動,面向全區1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2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通在線課程。

            走訪幾間教室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參加培訓的有村里的民宿經營者、生意人,還有田間地頭的勞動者。教室內,不少“學生”正圍著老師練習英語口語。據悉,此次開辦的冬奧夜校以“爭當文明東道主 建設最美冬奧城”為主題,以受眾為導向,突破“夜”概念,利用下午和傍晚的閑暇時間,開展“冬奧夜校”課堂,普及冬奧賽事的基礎知識。

            在不少村民看來,冬奧會讓延慶快速蛻變,村民的文化水平、素質教育也得“跟上”。延慶區第一職業學校副校長田毅敏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各個學校的課程是通過“點單派單”平臺進行對接,平臺上有70多家可承接派單需求的學校。村民以“抱團點單”的形式提出服務需求,由專門的工作人員統計村民需求并在線上下單,20人起可開課。截至5月底,僅田毅敏所在學校就已經為5000多人次提供了服務。

            課程內容方面,大部分學校的課程是圍繞冬奧知識、冬奧故事、冬奧技能、文明禮儀、志愿服務、媯川文化六個板塊展開。“另外,我們近期還開發了一些實用課程,如西點和中式面點的制作、垃圾分類培訓、布置民宿環境、基本的英語口語等”,田毅敏稱,“在冬奧會來臨之際,大家也可以用學來的知識和外國游客進行簡單溝通了。”

            除了開辦夜校,為進一步提高本地居民對冬奧的理解,延慶還舉辦了多個“冬奧知識擂臺賽”等活動;同時將涉及冬奧的主題舞蹈培訓、繪畫培訓、英語培訓、冰雪運動推廣活動等39項冬奧知識普及系列項目納入“點單派單”平臺,有興趣的居民可免費報名學習;組織開展冬奧倒計時300天宣傳活動,來營造全民參與冬奧盛會的氛圍等。

            可見,北京冬奧會的籌辦給延慶帶來巨量機遇。借冬奧之勢,延慶正打通各類資源,為下一步發展蓄力。

            (北京商報記者 肖瑋 楊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延慶 冬奧冰雪之城 基礎設施 冬奧會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