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讓生活更美好
山東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體育強省建設
7月29日,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群眾比賽國際象棋比賽上傳來捷報,山東隊在女子團體業余組決賽中獲得了首枚十四運群眾項目的金牌;
6月30日,我省大型線上競賽“云走齊魯”活動收官,一百天內共有2940支隊伍參賽,總人數達411637人……
每年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隨著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新冠肺炎疫情,強化了“運動即良醫”的理念,進一步促進了我省城鄉全民健身意識的大幅提升。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首次把“建成體育強省”寫進了省委全會公報,將全民健身納入了健康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城市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之中,推動全民健身融入民生保障體系。謀劃未來體育工作,我省提出用3個五年的時間,建成體育強省。
全民健身設施覆蓋96%的行政村
辦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自2012年實施扶貧健身工程以來,我省累計投入4.68億元,資助7797個省定貧困村(社區)建設健身廣場。自2016年起,培訓扶貧重點村農民體育骨干5000余人。“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投入體彩公益金等30多億元,各市全部建有市級全民健身中心,61%的縣(市、區)已建有“三個一”工程(一個公共體育場、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體育公園或健身廣場),45%的鄉鎮(街道)已建有“兩個一”工程(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或燈光籃球場、一個多功能運動場),96%的行政村(社區)已建有全民健身設施。全省城市社區的健身場地密度普遍達到了“15分鐘健身圈”標準。
回首“十三五”,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1平方米;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96%;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為98.93%;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率96.07%;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26.98%;全省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數約1.1塊;每萬人體育社會組織數為0.53個;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數為2.3個;全省彩票公益金投入全民健身經費的比例為60%。
全省每周參加1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735.24萬人,占比57%;其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069.27萬人,占比40.5%。《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總體合格達標率(不含學生)為91.32%。
同時,我省加強全民健身的頂層設計,在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育健身、體育休閑等體育服務業領域提出并立項地方標準27項,已通過發布地方標準20項。全省各級政府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動的經費投入。
“體育+”融合發展成主流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民健身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5G物聯網、新基建、業態融合等又給全民健身工作提出新思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全民健身需要新路子。
“云健身”讓全民健身煥發出新活力。我省積極研究推廣“云健身”、場景化健身等新的健身形態,探索居家健身常態化的新模式。以“云走齊魯”和推廣最新廣播體操比賽為樣板,積極打造互動交流感強、群眾便于參與的網絡賽事;大力發展數字體育、智慧體育,推廣智能化健身器材,強化體育健身“線上服務”,推動建設大眾健身“數據云”,更好滿足群眾多元健身需求。
此外,省體育中心和濟南奧體中心等單位積極探索“體育+”“+體育”發展模式,促進全民健身與文化、旅游、衛生等跨界融合發展,成為全民健身發展的主流模式。
濟南、青島、日照、威海、泰安等市成立體醫融合管理、研究機構,青島即墨成為全國首個體醫融合試點城市,推進大眾健康管理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推進體醫融合發展。
“城陽經驗”“日照模式”結碩果
青島市城陽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了5.7平方米,足球場總量222個,率先建成了“8分鐘健身圈”和“15分鐘足球圈”。城陽區副區長呂永翠說,城陽以“六個身邊工程”為抓手,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累計投入近百億元,修建運動公園43處、口袋公園72處、標準足球場151片、登山路徑400余公里,人均擁有公共體育設施面積達到5.41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60%以上,形成了巨大的體育消費市場。城陽區實現了市民健身舉步可就,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全民健身“城陽經驗、青島做法”。
近兩年,我省新建社會足球場1169塊,冰雪場地、場館數量達到60多個。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將全省100多個場館的開放工作列入對社會公開承諾事項,出臺《開放辦法》,嚴格落實開放規定和補貼政策,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率達到96.07%。累計打造10余項全民健身特色工程,綠色生態休閑體育活動基地、體育休閑精品線路91個,5個小鎮入選國家首批運動休閑小鎮試點項目。
日照市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鎮以上體育總會全覆蓋。推廣日照模式,我省建立符合我省實際的“1+2+N”(即1個體育總會,2個人群體育協會即老年人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和N個單項體育協會)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新模式,成為全國首創。
據統計,全省16市、150個縣(市、區,含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847個鄉鎮(街道)、37897個行政村(社區)建立體育總會,體育總會實現省市縣鄉“四級覆蓋”。全省縣級以上登記注冊、備案的體育社會組織達5356個。
全民健身運動會“永不落幕”
從2010年開始,我省連續舉辦了十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是全國知名的全民健身賽事。每年舉辦山東省全民運動會,自辦賽以來累計開展賽事活動近4萬場次,參與群眾超過3000萬人次。
特色體育賽事,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我省各市注重培育區域城市體育品牌,打造了泰山國際登山節、威海國際鐵人三項賽、濰坊國際風箏會、濟南國際泉水冬泳節等群眾性品牌賽事活動。
以聯賽為抓手,我省青少年體育在全國獨樹一幟。從2010年開始的五大聯賽,到現在每年舉辦全省大中小學體育聯賽,年度參賽學生超過15萬人;我省持續開展超體重學生“健康夏令營”和青少年游泳普及活動,總計培訓營員3000余人,每年使3.8萬名學生學會游泳;積極推動校園足球工作,創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607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243所。
(大眾日報記者 于曉波 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