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至2024年7月12日,炎炎夏日,陜西省西京學院的一抹亮麗風景線悄然綻放于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豆家村,這里正上演著一場關于知識傳遞、文化交融與愛心傳遞的盛事——“英韻入鄉里,糧香粒粒收”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群懷揣夢想與熱情的青年學子,以他們的專業技能與無限愛心,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我們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亮了西京學院“英韻入鄉里,糧香粒粒收”社會實踐團隊的征程。他們帶著對鄉村教育的深切關懷,踏上了前往豆家村的旅程。此行,不僅是知識的播種,更是心靈的觸碰,是用英語的光芒照亮留守兒童成長之路的溫馨啟航。抵達豆家村后,實踐團隊迅速融入這片質樸的鄉土。他們深知,對于這里的孩子們而言,普通話和英語不僅僅是溝通的橋梁,更是打開廣闊世界的一扇窗。于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實踐活動活動拉開了序幕。
推廣普通話。我們的志愿者們巧妙地將英語專業知識融入日常教學中,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讓留守兒童們學習標準的普通話發音,感受到了語言之美。更令人欣喜的是,一首首簡單的英文歌曲在孩子們清脆的童聲中響起,旋律悠揚,不僅激發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讓這個夏日午后充滿了溫馨與歡樂。
(志愿者們教授留守兒童一些簡單的拼音)
關愛留守兒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實踐團隊更不忘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與情感需求。我們耐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用溫暖的話語和實際行動給予他們關愛與鼓勵。除此之外,我們陪同孩子們一起玩游戲,如老鷹捉小雞,跳房子等,從一對一的輔導到集體活動的參與,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團隊成員對孩子們的深切關懷。在這里,沒有陌生與隔閡,只有心與心的貼近,愛與被愛的傳遞。
(志愿者們和留守兒童們在一起玩耍)
(志愿者們和留守兒童們在一起玩老鷹捉小雞)
(志愿者們和留守兒童們在一起玩跳房子)
體驗生活,下鄉采風。此次社會實踐,我們團隊在鄉間采風過程中,一群留守村民的身影悄然進入了我們的視線,他們或坐在門前搖著蒲扇,或聚在一起閑話家常,臉上洋溢著質樸而溫暖的笑容。這份未經雕琢的淳樸民風,如同一股清泉,洗滌我們的心靈。在與老人們的交流中,我們被一位爺爺深深吸引,他雖年歲已高,但精神矍鑠,爺爺的一行字,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更讓我們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關懷。
(村民爺爺通過文字感謝志愿者們)
(正在砸核桃的村民)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深遠意義,不僅僅在于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提升,更在于文化的交融與傳承。通過英語與普通話的學習,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增強了文化自信。而志愿者們也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教育的現狀與挑戰,激發了他們投身社會、服務人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伴著歡聲笑語,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完美結束,在這期間,愛的傳遞與文化的交流卻如同種子般深植于每個參與者的心中。西京學院的學子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如何用知識的光芒照亮了留守兒童的成長之路。接下來的實踐活動,他們將繼續秉承這份初心與使命,讓英韻在這鄉土上回響,讓愛心在廣闊的天地間傳遞。
(志愿者們,指導教師和村民一起合影)
王思博
指導教師:孫圓媛、姜薇、馬冰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