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南方“雙搶”時節 智慧農業扎根湖南田間

            收割機橫掃而過,留下倒伏的秸稈;無人植保機在上空盤旋,精準噴灑農藥;攜北斗監測裝置的大型拋秧機駛過,留下一排排整齊嫩綠的秧苗……7月30日,正值中國南方“雙搶”時節,湖南糧食生產大縣安仁迎來了2020年湖南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田間日”活動。

            “雙搶”,是中國南方水稻種植區的農業術語,意思是“搶收早稻、搶種晚稻”。俗話說“插完晚稻過八一”,7月下旬,湖南“雙搶”的黃金時刻已入最后關頭,智慧農機成為“搶時間”的關鍵。

            活動現場,200多臺套機具水陸空立體作戰,稻田機耕、插秧、植保、收割、秸稈收集打捆、秸稈粉碎還田、稻谷機械化烘干等全鏈條機械化作業,全程展示“一粒稻種秧苗到一粒大米”機械化作業場景。

            7月30日,2020年湖南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田間日”活動在安仁縣舉行。 魯毅 攝

            7月30日,2020年湖南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田間日”活動在安仁縣舉行。 魯毅 攝

            “二十分鐘耕一畝地、一小時插秧五到七畝、一天收割近二十畝水稻,沒有農機幫忙根本不可能完成。”安仁縣華王鄉華王村種糧大戶趙新文對“機種”的便利深有感觸。在旋耕機、收割機、插秧機的協助下,他家32畝水田用一周時間就能完成“雙搶”,“靠人力的話估計得忙個把月”。

            除了提速農耕生產,現代農機還為趙新文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每年雙搶季,他和他家收割機、旋耕機一刻也不得閑,服務訂單早早就約滿了,收割、犁田平均每畝收費120元(人民幣,下同)。三年前結束十多年的打工生涯返鄉,他種下32畝水稻、50畝煙草,目前年收入已經從打工時的七八萬元實現翻番。

            讓種田變得輕松又賺錢的智慧農機,正在扎根湖南廣袤的田間地頭。安仁作為中國商品糧基地建設縣,至2019年底,機耕率和機收率達到98%,農機綜合水平達80%。

            “農業生產離不開對氣象條件的依賴,夏收夏種與南方主汛期疊加給農耕生產帶來一定挑戰,現代化農機的普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業生產對惡劣天氣的抵抗力。”湖南生平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聯合社相關負責人何廣能表示,“現代化農業發展,科技一定是最重要的硬核支撐力。”

            今年,該合作社組建了一支機械化農業生產服務隊,現擁有無人機25架、大型耕田機48臺、大型收割機28臺、大型拋秧機28臺、大型插秧機5臺、農業服務車10余臺,目前已服務耕地面積近30000畝。

            當下,湖南正在通過現代農機合作社,將更多先進技術手段帶進田間。近年來,湖南“真金白銀”扶持了近3000家現代農機合作社,推動全省機械化種田。在2018年末,湖南水稻、油菜花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74.6%和57.0%。

            根據規劃,今年起的3年內,湖南每年將繼續支持120家現代農機合作社、60家現代農機合作示范社、25家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帶動湖南農業生產機械化。到2022年,湖南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79%以上。

            記者 魯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雙搶 智慧農業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