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清城際10月將實現開通運營,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征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白云機場和廣州北站之間構建“2+1”多模式空鐵聯運體系……8月19日,在廣州市第166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上,花都區副區長姚漢鐘介紹了花都區建設空鐵融合示范區的發展藍圖。
目前,花都區正結合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推進空鐵融合示范區規劃設計、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和機場周邊舊村改造,通過加快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樞紐能級,努力把花都建設成為廣州“十四五”時期人口和經濟的重要承載區。
交通歷來是城市發展的命脈,更是區域活力的重要保證。這一次,攜空鐵融合發展浪潮而來的花都,在推動提升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樞紐能級的同時,廣州北部正實現從“城的樞紐”到“樞紐城市”的跨越式騰飛。
空鐵聯運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北部樞紐
打開粵港澳大灣區版圖,花都是區域內唯一大型空鐵雙樞紐所在地。白云國際機場是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去年旅客吞吐量超過7338萬人次,三期擴建后將達到1.4億人次/年。
廣州北站位于中國鐵路南北大動脈京廣高鐵上,規劃預留18臺36線,遠期旅客年發送量達4300萬人次,距離白云機場直線距離僅10公里,是華南地區進入廣州的門戶站,與廣州南站構成南北2大高鐵樞紐站。
“通過空鐵聯運可把機場腹地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泛珠區域,覆蓋人口超過4.53億,占全國人口的35%。”姚漢鐘說。
“大交通”的格局已然顯現,國際空鐵樞紐的新形象也呼之欲出。
當前,花都區正在積極推進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及噪音區的征拆安置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廣州北站一期站房已完成工程施工,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新白廣城際廣州北至機場T2站段已完成靜態驗收,正在進行聯調聯試,預計國慶前實現一期站房投入使用,10月份可實現城際軌道開通運營。
空鐵聯運的進程也隨之進入新的階段,白云機場和廣州北站之間將構建起“2+1”多模式空鐵聯運體系。其中,陸側包括在建的穗莞深(新白廣)城際軌道和雅瑤快速路,近期可實現15分鐘直達機場。空側專用軌道線選址已基本穩定,北站T4航站樓至T1、T2航站樓將縮短為“6分鐘直達”,按照“無縫銜接+零換乘”的理念,實現“到北站即到機場”,進一步擴大對泛珠三角地區的輻射和帶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北部樞紐,強化對內對外連接能力。
姚漢鐘表示,通過建設空鐵融合發展示范區,可以形成廣州都市圈北部發展引擎,提升廣州對粵北、泛珠地區的輻射能力,構建以樞紐群為支撐的“灣區脊梁”,加快區域一體化發展。
樞紐城市
優化提升城市發展格局和定位
花都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大型空鐵雙樞紐所在地,也是廣州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一體化”與交通樞紐“空鐵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將進一步推動花都城市建設“開新局”。
8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明確近期啟動13條城際鐵路的建設工作,總里程約775公里。其中,花都區將引入廣清城際廣州北至廣州段和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兩條城際鐵路。并于近期規劃研究引入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廣州至清遠鐵路延伸至永州、廣佛環線城際鐵路、地鐵二十四號線等線路。
“花都將推動廣州北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花都區交通運輸局局長劉德康說。
空鐵聯運的樞紐作用將完善大灣區城際交通體系,同時也必將極大提升花都的發展定位,發揮樞紐經濟的效率和平臺作用,鏈接全球產業鏈,構建灣區節點,實現從交通樞紐到新經濟中樞的轉變。
按照規劃,廣州北站東廣場建設大型免稅商業綜合體、星級酒店等商旅服務設施,與T4航站樓無縫連接。西廣場則為商旅服務、總部辦公等城市門戶區。
“花都‘空鐵聯運’優勢無可比擬,是全世界到達廣州的第一站。”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袁奇峰認為,“一場兩站”將為花都帶來全新的發展視野,助力廣州深入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尤其是建立在巨大客流量上的服務業和會展產業。
城市發展格局也因空鐵聯運而優化,實現從流到留、從通道到平臺的轉變,打開了花都“四大功能板塊”的未來:西部以汽車產業為抓手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東部以空港經濟為核心的臨空制造業集群、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北部依托王子山脈,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中部圍繞空鐵聯運通道,規劃133平方公里的空鐵樞紐城,形成南部空鐵創新、中部空鐵綜合服務和北部文旅三條發展帶,讓空鐵聯運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沉淀下來,實現從“城的樞紐”到“樞紐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產城融合
交通樞紐與產業發展相得益彰
空鐵聯運不僅能延伸機場的航空交通樞紐功能,更能提升周邊產業,讓交通樞紐與產業發展相得益彰。姚漢鐘介紹,在空鐵融合示范區產業布局方面,花都區將重點構筑樞紐商務、科技創新、特色消費的“三輪驅動”產業發展格局。
其中,樞紐商務主要聚焦灣區北部高端商務功能,科技創新主要集聚臨空高附加值創新科技產業,特色消費主要打造嶺南文商旅新客廳,同時大力發展臨空總部辦公,高端商務、商旅服務、會展商貿、智能電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軍民融合產業。
與之配套的是,針對高端產業和高端人才的需求,花都將引入廣雅中學、黃岡中學、華師大附中、北大附中、廣大附中實驗學校等名校教育資源;建設嶺南文化館、中山大學附屬仁濟醫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和醫療服務設施;依托花都湖和新街河構建藍綠交織的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公園里的城市。
現代產業體系與公共服務設施日趨完善,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
“示范區未來將建成國際一流的樞紐型經濟引領區,提升廣州對粵北、泛珠三角地區的輻射能力,成為聯絡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珠江西岸先進制造業產業帶的重要平臺節點。”姚漢鐘說,在這里,既擁有宜業的總部經濟、先進制造業集群、臨空產業集群,也享有宜居的良好生態環境、便捷交通網絡、高端文商旅游。
“我們還探索在空鐵融合發展示范區中統籌考慮全域的改造均衡與指標騰挪,把城市更新與城市運營相結合,盤活通過空鐵樞紐整理出來的土地資源,實現樞紐經濟外溢。”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花都區分局副局長饒利林說,花都以廣塘村和東莞、東鏡、石塘三村聯動改造為試點,探索“增存聯動、一二級聯動、噪音線內外聯動”的全域城市更新新模式。
在全面加快推進空鐵聯運大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中,花都正深化推動產城融合,整體提升花都區在廣州增強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方面的重要功能定位,打造高品質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南方日報記者 周甫琦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廣州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