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21日在北京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舉行。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中國知識產權質量效益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8件,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會議部署了2021年中國知識產權八方面重點工作:一是做好知識產權頂層設計,啟動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和“十四五”規劃。二是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提高知識產權工作法治化水平。三是大力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四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五是大力提高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六是實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更好服務創新發展。七是統籌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和競爭,更好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八是夯實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基礎,著力提高管理和服務能力水平。
除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外,當天發布的中國知識產權相關數據還包括:有效注冊商標量達3017.3萬件,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有效量達44223件;累計注冊區域品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192件、地理標志商標6085件,認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391件,地理標志產品產值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金額達7095億元人民幣,比“十二五”期間翻了一番。
此外,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額由2015年的231.1億美元升至2019年的409.8億美元,年均增長15.4%。評選出中國專利金獎130項,創造新增銷售額超1萬億元人民幣。特別是2019年,中國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球第一;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11.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
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提出,中國“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工作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主線,大力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孫自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人口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