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雙十一”,以《山海經》這一古典文化IP為包裝的寧夏枸杞產品成為了銷售爆款,年輕群體消費占比達70%。
“無論是包裝設計的‘國潮風’,還是‘保溫杯里泡枸杞’的新潮流,都是為了讓更多年輕人擁抱枸杞,讓他們真正愛上枸杞。”2月1日,寧夏人大代表,寧夏枸杞行業協會會長、寧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向峰對中新社記者說,年輕人已成為枸杞及相關產品的主流消費人群。
說起枸杞,消費者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寧夏。枸杞作為寧夏紅色名片,是旅客首選的伴手禮。如今,在晉升“網紅”的道路上,也開始探索年輕化的嘗試。
“當年紐約時裝周上大放異彩的中國李寧,讓百雀羚、大白兔等老國民品牌紛紛開始研究起‘國潮’,用國風展示東方美學。枸杞既有中醫的藥食性,又有歷史文化的傳承,很適合在這方面深入探究。”作為人大代表,郝向峰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讓枸杞“老樹發新芽”。
以百瑞源為代表,除了全國布局的100余家用中國傳統紅、水墨畫裝飾的連鎖店,門店裝修、海報風格上的國風化也持續到了天貓等線上平臺店鋪。郝向峰說,天貓平臺后臺數據顯示,2020年枸杞及其制品成交同比增長19.4%,枸杞產品位居滋補類產品銷售榜榜首。
寧夏人大代表,中衛市中寧縣委副書記、縣長何建勃說,這些嘗試都是為了以品牌影響力擴大枸杞的吸引力。“枸杞之所以在年輕人中反響好,是因為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涌現出了原漿、果酒、護膚品等深加工產品,而這些產品更容易讓年輕人接受。”
寧夏人大代表,寧夏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潤兒在兩會期間參加分團討論時也提到了枸杞產業的發展。他表示,提高產業鏈發展水平對提高產業附加值至關重要。“枸杞產業的延鏈、補鏈、壯鏈,就是拓寬各類消費人群尤其是年輕人的關鍵。”
目前,零食滋補化、滋補零食化等新概念產品頻頻上線,枸杞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年輕人。在《寧夏現代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中,寧夏也為自己樹立了全新的目標,到2025年,全區枸杞種植面積穩定在70萬畝左右,基地標準化率達到95%,良種使用率達到98%,鮮果產量達到70萬噸,鮮果加工轉化率達到40%,綜合產值力爭突破500億元人民幣。
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