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庭審本功能豐富,解決特殊時期開庭難、提審難的問題,以及庭審中單方質證的痛點。 彭勇 攝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6日舉辦廣州5G智慧法院實驗室啟用暨2021年成果發布活動,首次發布了5G智傳筆、5G隨身云盒、5G庭審本和5G-LIM系統(法律信息建模)等創新成果。
廣州中院副院長吳翔指出,將5G技術與法院審判業務深度融合,助力審判執行工作提質增效,是廣州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方向。
此前,廣州中院與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于2019年4月簽訂《廣州5G智慧法院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全國首個5G智慧法院建設。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廣州中院采取“法官+技術人員”攻關小組模式,確保研發成果實用好用。
“5G+”打造疫情下的線上法庭
發布活動上,5G庭審本功能豐富,吸引了記者的關注。這款5G庭審本,采用長方體的造型,柔性屏幕可折疊,造型類似于折疊屏手機,但體積略大。在庭審過程中,屏幕上方可以看到身處不同地點的法官、律師、民事案件當事人、刑事案件被告人,屏幕下方則是相關文件,既能查閱,還能簽字。
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周劍明介紹,這款產品運用5G大帶寬、低時延、海量物聯的能力,將互聯網庭審及質證系統結合在一起,實現多方開庭,同步質證能力。它可實時查看庭審動態,并同步證據材料、質證信息。主要應用于線上開庭及提審詢問中,該產品可放置于看守所、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中心等處,當事人只需在移動庭審本前即可完成線上開庭和質證,解決特殊時期開庭難、提審難的問題,以及庭審中單方質證的痛點。
“5G+”解決物證“物滿為患”現狀
在知識產權案件特別是侵犯專利權、商標權等案件中,往往會有大量實物證據。物證保管、退還等規范難度大,結案后的物證銷毀等問題給法院帶來不小的挑戰,5G-LIM系統的推出,解決了這一痛點。
周劍明講解道,該系統運用5G技術,結合AI、大數據等能力,實現物證存儲形式、數據采集技術、區塊鏈技術、系統聯動方式、物證送達方式、物證保管規則的創新,可應用于物證、現場、傷情還原等方面。
此外,5G智傳筆主要應用于庭審、外出辦公、會議等場景使用,將重要的紙質筆記材料同步電子化存檔、及時傳輸、同步分享、無須二次轉發;5G隨身云盒,保證辦公網絡的安全性,具有數據存儲加密、終端安全管控、移動安全接入、移動安全通信的能力。
“5G+”模式不斷豐富審判效率高
近年來,廣州中院與廣州聯通還就5G智慧法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結合人臉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了5G+庭審系統、5G+司法區塊鏈、5G+智慧法院體驗區、5G+E法亭、5G+AOL授權見證系統、5G+云辦案辦公體系等多個5G司法應用場景,推動5G技術與法院訴訟服務、智慧庭審、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破產等業務融合,不斷提升法院審判執行工作效率。
廣州中院院長王勇表示,廣州中院將以5G智慧法院實驗室為孵化器,促進更多創新技術和產品成果落地應用,為國內5G智慧法院建設提供“廣州經驗”,助推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方偉彬 彭勇 成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