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公交車駕駛員姜玲越來越喜歡她的新“搭檔”——一輛白綠相間的新能源公交車。“操控用的是自動檔,全車配有360度電子影像,車內噪音小、沒有機油味,行駛起來比燃油車更平穩。”
在當地市民眼中,最近一年多,公交行業的改變還不只這些,部分干道的候車亭換了新樣式,便于擋雨雪和休息;車次增加了,等車間隔變短;一些區域開設了新線路和新站點……
長春市區內的新能源公交車。 高龍安 攝
這些變化,源于長春市公共汽電車行業體制機制改革。長春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秦瑞祥介紹,2020年以前,長春市共有24戶公共汽電車企業和1戶軌道交通企業,公共汽電車日均客運量183萬人次、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60萬人次,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為32.4%。長期以來,當地公交行業存在運營不規范、車隔長、縮線減圈、準點率差、車速慢等問題。
中共長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責成相關部門,在廣泛調研、吸收意見和建議,以及參考借鑒全國10余個城市的經驗后,印發實施了《長春市公共汽電車行業體制機制改革總體方案》。
2020年4月,長春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對城市公共交通資源進行整合,收回全部線路實行特許經營,剝離了后勤保障、物資供應等非公交業務等,為企業機構進行“瘦身健體”。
長春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付瑾表示,改革后,地面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接駁更合理有效,加速更新了公交車輛,同時還組織計劃開通定制公交服務、開通社區巴士等。
記者從長春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今年長春市將更新公交車387臺,其中新能源公交車不低于200臺。用三年時間,完成長春市公交候車亭改造,同步推進電子站牌、暖候車亭等建設。
此外,長春市還把新科技引入公交系統,建設起“智慧公交”管理平臺。
據長春市交通運輸局科技教育處處長常悅介紹,平臺能夠整合長春市公共汽電車領域相關基礎信息,通過車載智能終端的實時數據采集,建設全息要素管理、行業運營監測、服務質量考評、行業成本規制、公交運營考核、運行輔助決策、應急指揮等應用系統。(高龍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