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聯想集團撤回科創板IPO申請 或選擇分拆上市

            在獲受理僅1個工作日之后,聯想集團就撤回了科創板IPO申請。

            10月9日,南都記者在上交所網站發現,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聯想集團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而該信息更新日期為“10月8日”。

            9月30日,聯想集團首次公開發行存托憑證(CDR)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剛剛獲上交所受理。這意味著聯想集團科創板IPO申請“遭遇一日游”。對此,10月9日,南都記者采訪聯想集團。截至發稿時,聯想對于為何撤回科創板IPO申請未有相關回復。

            今年9月17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擴大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試點范圍的公告》。在IPO申請遭到終止之前,聯想集團有望成為紅籌上市公司以CDR形式回A的第一股。

            聯想集團1994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并于1995年發行美國存托憑證(ADR)。今年1月12日晚,聯想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交公告計劃登陸科創板。

            9月30日上交所官網顯示,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存托憑證(CDR)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根據招股書,聯想集團計劃發行不超過13.38億股普通股,作為擬轉換為CDR的基礎股票,將按照1股/1份CDR的比例進行轉換,占發行后股份總數比例不超過10%。

            聯想集團將募集資金100億元,用于包括云網融合新型基礎設施項目、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項目、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與應用項目在內的新產品及解決方案研發項目,產業戰略投資項目。其中,35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有業內人士表示,聯想集團撤回申請或與其自身實際情況與科創板的定位不完全相符有關。

            2020年12月,上交所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2020年修訂)》。根據審核規則,發行人申請股票首次發行上市,應當符合科創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具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市場認可度高,社會形象良好,具有較強成長性的企業。

            從聯想招股書顯示,聯想集團18/19財年、19/20財年、20/21財年分別為3424億、3527億、4116億,凈利潤分別為42.47億元、55.94億元、86.85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4.44%、16.48%和16.08%。

            從收入構成上看,聯想集團智能設備業務始終為其主要收入來源,PC業務收入占比近8成,2020年度,聯想個人電腦全球市場份額為24%。報告期內,公司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是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占收入比例分別為88.20%、89.16%及89.58%;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占收入比例分別為11.80%、10.84%及10.42%。

            而報告期內,聯想集團年均研發投入超百億,分別為102.03億元、115.17億元以及120.38億元,主要在研項目包括主要產品及服務的技術能力優化及行業前瞻技術領域的研究,是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掛牌和已申請企業中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截至2021年3月31日,聯想集團擁有10216名研發人員,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9.48%。

            不過從占比來看,聯想研發投入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98%、3.27%和2.92%。根據此前2020年年報數據顯示,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收之比中位數為9%。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集團或許也意識到了這點。9月8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對外表示,聯想集團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將研發投入翻番,三年內聯想年研發投入將達到200億人民幣。

            行業分析師付亮10月9日在微博發文稱:聯想集團完全符合在科創板上市的條件,但是如果真的上市了,其體量太大,會對科創板傷害很大。此外聯想集團的研發投入和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但還遠遠不夠,聯想集團改變形象還需不斷努力。付亮認為聯想集團可以考慮在北交所上市,或者分拆上市是更好的選擇。

            (采寫:南都記者 孔學劭)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聯想集團 撤回 科創板IPO申請 回A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