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首都科普星辰行動”第1期培訓開班式在北京大學舉行。北京大學科協主席、北京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沈潔出席開班式并分別為首批首都科普星辰行動院士導師、館長導師、科普大咖導師頒發證書。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唐士其致歡迎辭,開班式由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維成主持。
首都科普星辰行動,是北京市科協精心打造的“科普領頭雁”培育計劃,是建設首都科普、發展創新文化、提升科學素質的基礎工程,也是加強首都地區科學傳播人才隊伍建設的創新實踐。
許智宏強調指出,隨著社會高速發展和科技日新月異,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性日益體現。科普工作僅靠大眾媒體是不夠的,需要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科普事業。希望首批星辰行動學員能夠在學習中開闊視野,加強學科領域融合,增長復合技能,為推動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唐士其介紹了北京大學的發展歷程和校風、學風,并希望學員緊密結合新時代新實踐,緊密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不斷開拓視野,切實提升科學傳播能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在寄語學員時指出,科普工作需要崇高的責任心和人文情懷,希望各位學員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在具備堅實的科學基礎之上鉆研總結科普實踐之道,產出更多高質量、原創的科普作品。
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在導師寄語時提出,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是創新發展的兩翼。科技創新主要解決卡脖子問題、解決社會的科技進步問題,科學普及是將這些科技創新傳播給大眾,提升公眾科學素質,兩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希望大家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共同提升科學普及能力,將深奧的科學知識以淺顯易懂、平易近人的方式傳播給大眾,造福社會和民眾。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作了題為《淺析科學教育現狀——一位科技工作者眼中的科普與科學教育》的報告。
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元卓、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徐穎等導師向學員提出殷切希望和要求。希望學員們將本次培訓作為科學傳播生涯發展的新起點,提高自我認知,彌補短板,進一步明確發展規劃,不斷提升成長為一名真正專業的科學傳播人,并表示希望學員與導師在此次培訓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
學員代表紛紛表示期待和珍惜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定會認真學習,加強交流,做到勤學、善學、學以致用,學用相長。
首都科普星辰行動自2021年8月26日啟動以來,星辰行動話題閱讀量超過3000萬。從首都地區科技場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65家單位近300人中,選拔出來的60名首批“星辰學員”,將利用業余時間進行13周(每周1天)理論學習和1年的體驗實踐。首都科普星辰行動由6名院士、6名科技館長和6名科普大咖組成精英導師團,由28位科普專家負責授課,重點培養科普策劃、科普創作、科普研究等方面的人才。
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技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大學科協、北京市科協科普部、北京科普發展與研究中心等單位有關領導出席。首都科普星辰行動導師代表,以及首批來自首都地區科技場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60個單位的學員等近80人參會。(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