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歷史最好水平!濟南10個國控河流斷面好三類水體比例達100%

            記者近日從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10月,全市10個國控河流斷面好三類水體比例達到100%,是濟南市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也是歷史最好水平。

            10個國控考核斷面中,玉符河臥虎山水庫斷面達到地表水Ⅰ類標準;小清河睦里莊、牟汶河賀小莊、牟汶河寨子河橋斷面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徒駭河劉成橋、小清河辛豐莊、北大沙河入黃河口、漯河曹莊橋、瀛汶河徐家汶、黃河濼口斷面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狠抓問題整治,汛期排查夯實“一線工作法”。濟南堅持沿河巡查常態化,采用不定期抽查、交叉檢查、夜間排查等手段,強化涉水污染源環境監管,摸排潛在風險源,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今年前10個月,全市先后組織7次水污染防治大排查,累計出動1900人次進行了拉網式檢查,通過找問題、補短板,有效消除了水環境污染隱患。

            突出排污口治理,加大入河湖排污(水)口整治力度。濟南市率先完成148個劣五類排污口溯源整治,實行清單化管理,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分類、編碼和標志牌豎立等重點工作。截至目前,濟南市初步完成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劣五類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為全市水生態環境實施精準化、“點穴式”治污提供了基礎保障。

            落實生態補償,實現水生態環境聯保共治。建立地表水橫縱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近三年累計發放生態補償金約1.8億元,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的簽訂,充分發揮上下游治污的協同作用,積極推進流域污染聯保共治,建立聯合預警、聯動執法、聯合會商、協同解決的上下游、左右岸區域聯防聯控工作模式,實現流域協同共治新格局。

            實施長效機制,打出環保監管組合拳。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定期考核,獎優罰劣,通過地表水河流斷面考核、“水十條”重點攻堅任務考核、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等考核體系,夯實工作責任,倒逼水污染防治責任落實到位。同時,在山東省率先采用水質指紋溯源分析技術,結合無人機、無人船、管道機器人等天地一體監控系統,建立集監測、管控、執法、治理于一體的智慧環保體系。(記者 馮瑜 通訊員 高若楠 李計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國控河流斷面 好三類水體 水環境污染 水生態環境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