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國際首套堿性制氫水電解槽下線 向“綠氫”制備邁出堅實一步

            11月26日,由華能清能院、華能四川公司、華能四川氫能公司、考克利爾競立聯合研制的國際首套1300Nm³/h(標準立方米/小時)堿性制氫水電解槽在蘇州下線。這標志著我國掌握了高性能大型電解制氫設備的關鍵技術,向大規模“綠氫”制備方向邁出了堅實一步,對氫能行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氫能是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堿性水電解制氫是最有規模化商業應用前景的“綠氫”制取方法,通過在充滿堿性電解液的電解槽中通入清潔直流電,水分子在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整個過程可實現零排放。其中,高性能大型電解槽制造是關鍵核心技術。

            2021年3月,項目在四川成都開展13兆瓦水電解制氫科技示范,圍繞氫能“制-儲-充”系統,開展氫能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和商業模式探索,積極打造科技創新型氫能產業標桿,項目預計于2022年落成。

            目前,項目核心部件首臺1300Nm³/h堿性制氫電解槽已研制成功并下線,將用于工程項目現場生產綠氫,供應成都當地燃料電池車等下游氫能產業鏈應用。

            根據前期關鍵部件性能試驗,該設備創造了單槽產能國際最大、電流密度指標國際領先、體積產能比最小、能耗指標最低等諸多紀錄。設備額定產氫量1300Nm³/h,最大產氫量可達1500Nm³/h,最高電流密度達6000A/m²(安/平方米),是目前常規電解槽的2-3倍,這也是國際上首套實現這一規模及電流密度性能的商業化堿性制氫水電解槽。在能耗方面,低于4.2kWh/Nm³H2(千瓦時/標準立方米氫氣)的直流能耗顯著優于國家大型電解槽的一級能效標準。與同等級設備相比,由于電流密度的顯著提升,本套設備體積縮小超三分之一,單位設備投資減少25%。同時,設備將接入全國產化分散控制系統(DCS),可集成一鍵啟動、無人值守、遠程監控、設備互聯等智能化控制技術。(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堿性制氫水電解槽 下線 氫能行業發展 綠氫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