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琳 蘇璐萍 任春香
(相關資料圖)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大對民生各項事業的投入力度,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推進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惠民工程,解決好各族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實際行動交上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
如今,一幅美好生活的新畫卷正在新疆各族群眾面前徐徐展開。
收入更穩定就業更安心
和田瓴海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員工正在測試耳機線(資料圖)。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湯永攝
盛秋新疆,瓜果飄香。策勒縣策勒鄉巴什玉吉買村的石榴種植基地,個大飽滿的石榴掛滿枝頭,渲染著豐收的喜慶。買買提阿布拉·鐵木爾尼亞孜家的石榴借助村里的石榴加工廠,石榴的價值進一步提升,他的口袋鼓了起來。
在石榴加工廠上班的村民海爾妮莎汗·艾提對目前的工作非常滿意:“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現在每個月有固定工資,女兒在新疆醫科大學讀書還領到了助學金,日子越來越好。”
2017年以前,巴什玉吉買村沒有一家企業?,F在,兔養殖及加工、羊養殖、石榴酒加工等企業都來村里落了戶,18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2019年底,巴什玉吉買村整體脫貧,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電動車,超過一半的家庭買了小汽車。
“就業不再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近年來,我區圍繞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吸納就業能力,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到就業幫扶車間、社區工廠就近就地就業,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
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在脫貧攻堅戰中,人社部門聚焦穩崗就業這條主線,堅持就地就近就業和外出務工有機結合,強化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穩定擴大就業規模,促進群眾就業增收,全區105.8萬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就業脫貧。
十年來,我區始終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不斷加強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銜接,形成了覆蓋城鄉各類群體就業創業的政策體系,實施了一系列穩崗促進就業措施,讓更多勞動者端穩就業“飯碗”。
2012年至2021年,新疆城鎮新增就業469.3萬人;全區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2850.07萬人次,從2012年的271.4萬人次增至2021年317.4萬人次,增加46萬人次,增長16.95%,基本實現了城鄉有勞動能力的人都能穩定就業。
就醫更便捷保障更給力
伽師縣江巴孜鄉托萬尕勒村衛生室的村醫在巡診的路上(資料圖)。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蔡增樂攝
疏附縣烏帕爾鎮科克其村村民阿瓦克熱·阿皮孜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需要每天服藥。以前怕花錢,他總是吃一段時間,停一段時間?,F在,有了家庭醫生的指導,他會定期到村衛生室開藥,病情得到了控制。他說:“我現在吃的這些藥,村衛生室基本都能報銷。”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把保障人民健康作為優先發展目標,通過對基層醫療硬件、軟件的雙提升,實現鄉村兩級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全覆蓋、村村都有合格村醫。2019年,在組建106個縣域醫共體的基礎上,我區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重塑“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的醫防結合服務新模式,為群眾提供從預防、治療到康復的連續、協同、優質醫療衛生服務。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鄉鎮衛生院898所、村衛生室8602所,標準化建設率達到100%;1002個縣鄉完成遠程醫療建設,所有村衛生室100%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48萬余元的診療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庫車市阿拉哈格鎮喬喀博斯坦村村民海力力·買買提一家卻并未因此陷入困境。海力力18歲的兒子在2020年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就在一家人為醫療費用犯愁時,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動態監測機制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經過‘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后,個人只承擔3萬余元?!焙Aαφf,現在兒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治療,家庭經濟狀況也漸漸好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等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有效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截至今年8月底,全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2062.2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養老更舒心晚年更幸福
4月8日,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八家戶街道鴻陽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站的工作人員正在為老人檢查身體(資料圖片)。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李琳攝
“簽約家庭養老床位,不僅讓父親的生活質量提高了,自己的照護壓力也減輕了不少。”家住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溫泉西路的買力亞木·托胡提說,今年3月起家里有了新變化:父親的臥室換上了護理床,還添了坐便椅和輪椅,廚房屋頂有燃氣報警器……這些新物件,都成了父親的好幫手。今年,烏魯木齊市將“加快社區養老發展”列為十大民生實事之一,計劃建成家庭養老床位1280張,引導專業服務機構上門服務。隨著家庭養老床位入戶改造的推進,打通了居家養老服務的“最后一米”。
隨著我區逐步進入老齡社會,養老成了政府必須面對的一道民生必答題。聚焦城市化程度高、老齡人口多的重點城市,我區加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為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綜合能力,近兩年,烏魯木齊市打造了172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社區養老服務空間進一步拓展。昌吉回族自治州建設了100家老年助餐點,有效解決了社區居家老年人吃飯難題,并在全區率先建成智慧養老信息服務平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點單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
十年來,我區在農村養老服務穩步夯實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建設,逐步擴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區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如今,全區有意愿的“五?!崩先巳考泄B、孤兒全部集中收養,60周歲以上困難群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實現應享盡享,80周歲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貼制度實現全覆蓋,連年上漲的養老金讓老年人的生活有了更可靠的保障……一幅幅“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新圖景,正在天山南北繪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