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甘肅定西市安定區農民靠發展馬鈴薯產業致富—— “豐收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資料圖】

            “種了620畝馬鈴薯。”李軍說著,用手比劃了個數字“十”,“去年掙了這個數。”

            李軍住在將臺村,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父輩種地靠人力,現在靠的是科技,從播種到收獲,都有農機具。”李軍皮膚黝黑,說話幽默,“政策也好,肥料補貼80%,地膜補助1/3,越種越覺著前景好,今年接著種咱的馬鈴薯。”

            過去“苦甲天下”,吃馬鈴薯,不挨餓;如今全面小康,種馬鈴薯,穩致富。經過多年發展,定西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重要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馬鈴薯綜合產值達220億元。

            安定區香泉鎮陳家屲村,屋外雪未消,棚內暖融融,一株株翠綠的馬鈴薯脫毒種苗上,白色的絨毛泛著亮光。民營企業定西馬鈴薯研究所負責人李進福掀起苗下的塑料布,只見懸空的根莖已有10多厘米長。“這個叫‘霧培’,每隔15分鐘輸送一次營養。”李進福說,再有1個多月,根莖將掛滿鵝卵石大小的“原原種”,產量是基質無土栽培的10倍,“每株可產40至50粒。”

            李進福介紹,“原原種”再經過兩次繁育就是子種,因為脫毒工藝,產量可提高20%。如今,安定區實現了脫毒種薯全覆蓋,畝均產量達3700多斤。育出“金種子”,結出“好果子”。安定區有21家種薯企業,年產7.5億粒優質脫毒種薯。

            “種子好、種得好,加工不能掉鏈子。”跟隨甘肅薯香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新俊參觀生產線,一顆顆馬鈴薯經12道工序,成為一袋袋雪花白的馬鈴薯全粉。目前,安定區有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11家,2022年外銷精淀粉、全粉及其制品13萬噸,收入達12.8億元。

            安定區將標準化基地建設與旱作農業技術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相結合,打破鄉鎮、村社界限,建起了集中連片的種薯、鮮薯、加工薯標準化種植基地。種植有良種、生產有基地、耕作有機械、銷售有訂單、倉儲有設施,2022年,全區馬鈴薯產業總產值達60億元,農民人均從中獲益330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30%。

            “今年打算再多種138畝馬鈴薯。”李軍說。春節前,村里請來市里的書法家寫春聯,李軍也要了一副:“水秀山青環境美,糧豐畜旺笑顏多”,橫批“豐收喜慶”。“好日子年年有余,豐收是我們最大的心愿。”李軍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年年有余 生產基地 旱作農業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