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姚抒廷 彭俊):宇宙,廣袤而深邃;星空,悠遠而神秘。星河璀璨,征途漫漫,逐夢九天從來就不是一路坦途。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青年科技人才群體精測妙控,一次又一次見證和創造著中國人筑夢太空的新紀錄。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北京明白”?“北京明白”的工作到底有多復雜?央視網記者對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調度團隊成員,了解“北京明白”背后的意義。
“北京明白”有哪些“必修課”?
楊彥波:首先,關于航天飛行控制的基本知識肯定是基礎。其次,要了解每次飛行控制任務的實施流程和整個組織實施的過程,包括一些應急的預案過程,這些都是要經過千百次的演練才能夠達到參與指揮的基本要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高?。簩τ凇氨本┟靼住钡哪芰σ罂梢愿爬椤八纳獭保阂皇侵巧?,這是能夠快速學習知識的前提;二是情商,這是能夠溝通協調、高效、順暢的前提;三是體商,因為工作強度很大,必須要有良好的體能,才能頂住高強度的工作;四是逆商,是指在壓力之下能夠正常發揮出自己應有的狀態,能夠頂住壓力的一種素質。
“北京明白”的工作有多復雜?
高健:在任務實施的時候,我們所在的崗位叫北京總調度,這個“總”主要體現在我們是所有信息的匯聚點。每一次的航天任務是由各個大系統,比如發射場、空間應用系統、飛船、火箭等等,共同努力、團結協作才能夠完成的。
鮑碩:在任務準備的時候,我們更像一個“大管家”,因為我們不光是要協調技術狀態,還要負責系統的研發、人員的訓練、聯調聯試等等。在任務執行的時候,更像一個“高性能的處理器”,需要很及時地處理大量信息。
楊彥波:調度指揮團隊在航天發射的任務中,實際上就是最前沿的、一線的“指揮員”,要落實各級指揮機構的決策意圖,確保工程全系統、整個飛控各系統、各崗位能夠協調有序地開展工作,能夠按照制定的任務目標、任務方案、任務流程實施。出現情況的時候,也能夠有效地指揮相關崗位進行處置。
“北京明白”最希望聽到什么回答?
高健:在任務實施的過程當中能讓我們心安的,就是“正?!?。
楊彥波:除了“北京明白”,經常還會聽到的其實還有各崗位各系統報告的“狀態正?!?,當我們聽到“狀態正?!钡臅r候,實際上心里更踏實。
鮑碩:我們其實最希望聽到的就是各點位答“到”,或者是答“明白”。在我們發出第一聲口令的時候,如果各點位能給我們答個“到”,或者下達指令時,各點位能夠答“明白”,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事“穩了”。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