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馬路邊的“救命地攤”:山西一護士十余年免費教授急救技能-天天播資訊

            夜幕剛剛降臨,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范潞霞便在八一廣場支起了她的“急救地攤”。 潞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新網長治2月24日電 題:馬路邊的“救命地攤”:山西一護士十余年免費教授急救技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 吳瓊 李卓華

            別人擺攤賺錢,而她擺攤“救命”。下午六點,夜幕剛剛降臨,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范潞霞便在八一廣場支起了她的“急救地攤”。

            一個常備生理鹽水、紗布、繃帶等急救用品的黃色背包,一個40厘米長的塑膠娃娃、一臺音箱和一幅紅色條幅,這便是陪伴她走過普及急救知識公益路的“家當”。

            “你們好,我是講急救知識的,要聽一下嗎?”范潞霞是長治市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十余年來,她常在街頭,免費教授市民急救技能。

            她的攤位,不賣貨,不吆喝,僅是教大家急救知識,傳授救命技能。23日,在被揮手拒絕6次后,范潞霞迎來了今天的第一個觀眾。“一歲以內的小孩吃東西嗆住后,怎樣快速搶救他?”

            “孩子嗆住后,他的表現是嘴唇發紫、面色發紫,而且哭不出來。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如果超過4分鐘,孩子會發生危險。”范潞霞說,“首先要打電話,打電話的過程中趕緊搶救孩子,把孩子抱起來,用虎口托住他下頜骨的地方,把孩子放到你的胳膊上,將他的腿始終卡到你的胳膊上固定好,然后找他兩個肩胛骨的中間,用你的掌根用力拍5次,如果孩子‘哇’哭出來了,那他就安全了……”

            心肺復蘇術、海姆立克急救法……范潞霞邊講邊示范,不厭其煩地回答著大家提出的問題,圍觀的民眾也逐漸多了起來。

            提及為何開展急救公益之路,她說,在醫院工作多年,見過太多因錯失“黃金4分鐘”而死亡的病例,令其感到非常惋惜。“我上班有30年了,搶救病人、治療病人是工作的常態,其實有時簡單的一個急救知識,可能就能挽回一個生命,所以我想把急救知識普及給大家。”

            擺“急救地攤”,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學會急救常識。最初幾年,范潞霞會根據天氣情況,每月抽一到兩天外出擺地攤,隨著人們對急救知識的關注度提高,她做公益的頻率也逐漸增加。2016年以來,幾乎每晚,她都會出門,選擇人流量較大的廣場、街角、公園,進行急救知識的義務普及。

            被拒絕、被質疑、被詆毀是范潞霞常面臨的問題,但能支撐她繼續走在急救知識普及路上的是對生命的敬畏。范潞霞說,“這些急救知識,也許大家一輩子用不上,那自然最好,但如果遇到,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學到的知識挽救更多的生命。”

            “讓更多人學會急救技能,能救自己,能救他人。”這也是她的“急救地攤”存在的意義。(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在八一廣場 山西省長治市 存在的意義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