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吉網特別關注丨大年初三 2022北京新聞的媒體“大戰”

            2月1日,農歷大年初一,2022北京新聞中心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正式對外開放。2月3日,農歷大年初三,這是2022北京新聞中心最后的報到日子。

            隨著報到日期的臨近,媒體的老記們已經紛紛抵達,也隨即開啟了“工作模式”,就此,一場關于北京冬奧會的“媒體新聞大戰”也悄然打響。

            “報到”,432家1770名中外記者注冊成功

            根據中國吉林網記者了解,2022北京新聞中心自從2021年11月29日首次對外發布消息以來,得到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據統計,共有432家1770名中外記者注冊成功,其中境內媒體279家1251人,外國媒體130家453人,港澳臺媒體23家66人,成為參與記者覆蓋范圍最廣的一屆冬奧會非注冊記者新聞中心。

            隨著北京2022冬奧會的到來,未來的二十幾天時間里,這1700多名媒體記者,將在這里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新聞媒體大戰”,老記們會用自己手中的“長槍短炮”,來聚焦北京冬奧會,并通過對北京冬奧會的報道,讓所有人都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國。

            “探營”,老記進入新聞中心就開始工作

            老記們進入北京2022新聞中心,領取記者證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他們將就此開始自己的“工作”。北京2022新聞中心一共有三層,每一層可以“挖掘”的新聞不少。在進入新聞中心的第一時間里,老記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這里進行“探營”。

            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既舉辦過夏奧會又舉辦過冬奧會的城市。因此,在新聞中心一層,專門設立了“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區。展示區通過“百姓講故事”的方式展示北京在經濟、社會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在展示區內的“雙奧之城·寄語”互動休閑區,記者掃碼后便能從現場的留聲機中聽到天壇晨曲、鼓樓鴿哨、冬奧地鐵等北京特有的城市聲音。而在不遠處的“雙奧之城·悅游”互動休閑區,記者還可以選好路線,在騎行裝置上,沉浸式體驗騎行北京城。這些有“特色”的區域,都吸引了不少老記的駐足和采訪。

            新聞中心一層還設立了奧運徽章展,按照“最美北京”“雙奧之城”等八個板塊將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徽章進行展出。展區旁邊還有一個奧運徽章時空交換站,方便記者在此進行徽章的交流和互換,并在交換過程中感受“雙奧之城”的魅力。同樣,這里也有不少老記專門進行報道和體驗。

            對于記者來說,參加新聞發布會是自己的“基本工作”,所以在北京2022新聞中心的二樓新聞發布廳,主辦方為老記們準備了多場新聞發布會。根據中國吉林網記者了解,每一次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這里都基本座無虛席。

            “預約”,近百場活動等著老記參觀采訪

            “短短20天服務,我們給大家準備了百場新聞活動,百幅圖片展示和千種外宣品展陳。”北京2022新聞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這樣說。根據中國吉林網了解,北京2022新聞中心每天從早晨八點的城市采訪到上午十點的新聞發布,再到每天下午兩點的“雙奧之城·看典”,晚上六點的“冬奧演出”,從新聞發布到城市采訪,從現場講述到互動展示,新聞樣式十分豐富,新聞形態也很多樣。

            2022北京新聞中心,無論是采訪線路的設置,還是展示內容的策劃,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北京特色文化資源融入其中,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采訪日程中,既有天壇、長城等世界文化遺產,也有北京坊、隆福寺等北京城市文化新地標,還有書店、博物館、音樂堂等文化場所及音樂會、電影等多元文化活動。

            短短20天的新聞采訪,在北京2022新聞中心注冊的記者,都需要“網上預約”來完成采訪報備。從大年初三開始,媒體記者們每天都會“爭分奪秒”地在固定時間段預約注冊,參與采訪。

            可以預計,在接下來的20天里,老記們一定會通過各種方式,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全方位報道,來向世人展示一個既傳統厚重,又時尚活潑的北京。

            中國吉林網特派北京報道組 記者 于洋 越明 攝影 郭亮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