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吉林省生豬出欄量增長13.3%,牛出欄量增長12.4%,羊出欄量增長4.9%。千萬頭肉牛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實施千頭以上肉牛產業化大項目201個,已建成60個。全省肉牛飼養量達到574.8萬頭,同比增長12%,增幅領跑東北,位居全國前列……
10月2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全省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曬出了三季度吉林省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的成績單。其中,畜牧產業的一串數據, 讓人看到了全省畜牧產業發展的喜人收獲。
“千萬頭肉牛工程建設被國家評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優秀項目。前三季度,肉牛產業發展取得非常好的成績,測算肉牛養殖業產值達到448億元,占畜牧養殖業總產值的44%,占農業總產值32%。肉牛飼養量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增幅領跑東北,位居全國前列,比全國平均增幅高7.2個百分點;我省牛肉產量達到32萬噸,同比增長8.4%,高出全國平均增幅4.8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省畜牧業管理局二級巡視員、省肉牛辦副主任孫考取介紹,目前,肉牛產業在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這一串數據背后,是全省畜牧行業的一系列重要進展:
龍頭帶動,提升牽動力。
全省謀劃推進千頭以上肉牛產業化大項目201個,比工程實施前新增167個;萬頭以上牛場19個,比工程實施前新增15個。新建肉牛屠宰加工項目11個,新增產能73.5萬頭;通過國家審核入庫肉牛專項債項目47個,資金需求206.7億元,其中已發債項目28個,發行債券70.59億元。
融資貸款,促進擴能升級。
省畜牧局組建了吉林省“政銀保擔”聯動支牧聯盟,創新推出200余種金融產品。全省肉牛貸款余額232.11億元,同比增長108.75%;活體抵押貸款累放金額52.82億元,同比增長171%;“政銀保擔”聯動支牧聯盟被評為全國金融支農實踐“十大典型案例”,有力地解決了產業融資難的問題。
政策性保險,解決后顧之憂。
全省肉牛政策性保險在保牛只103.27萬頭,是開展肉牛政策性保險前的近31倍,比年初增加45.08萬頭,增幅77.5%。保險覆蓋面占存欄量的27.33%,比年初提高了11.3個百分點。老百姓再也不用害怕養牛怕死賠錢了。
技術培訓,指導科學養殖。
采取“線上+線下”培訓,播放微視頻;點對點入戶指導,現場“把脈問診”,編印下發《肉牛養殖技術及典型模式(2.0版)》和《肉牛養殖實用技術手冊》等形式,做到30多萬戶技術培訓指導全覆蓋。
市場營銷,推動前端養殖。
采取內抓消費提升,外抓市場開拓措施。制定出臺“吉牛”餐食品牌與業態創新實施方案。通過強品牌,擴市場,提銷量,抓三產帶一產,促前端養殖擴增。皓月、樺牛、犇福牛肉等3個品牌登陸央視財經頻道,皓月品牌專賣店在全國達到7000多家,前三季度營銷額已達86.33億元,同比增長26%。
良種提升,促進提質增產。
目前,我省正在創建肉牛種業和延邊黃牛種業兩個“創新中心”。 今年截至9月末已生產凍精768.6萬劑,銷售凍精680.68萬劑,同比分別增長27.46%和27.95%,在全國均為第一。
全省4個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存欄1350頭,同比增長13.64%,排名第二。長春新牧、吉林德信和延邊畜牧3家種業企業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占全國7家企業的42.9%,位居全國第一位。全省15個肉種牛場存欄肉牛36340頭,同比增長179.3%。省財政每年支持2500萬元,對10個肉牛大縣實施優質肉牛凍精補貼政策。大大提高了優質凍精覆蓋面和使用率。
督導考評,政策無盲點落地。
將工程建設納入省政府對各地政府績效考核和鄉村振興考核的重要內容,賦分評價。同時,通過調研、查找產業發展堵點、難點問題,幫助協調,促進惠牛政策落地,解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問題。
“全省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也讓我們看到了政策給力下,吉林省肉牛產業發展的底氣和速度!”
孫考取表示,下一步將按照二十大精神的要求,持續貫徹落實吉林省委、省政府“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這一重大決策部署,凝聚政策、金融、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資源,在畜禽種業、養殖規模、屠宰加工、肉牛品牌和營銷市場等方面做優、做精,做大、做強。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陳志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