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光,這種大自然“天賜”的資源。
在吉林,比你想象得更有能量。
(資料圖片)
吉林省作為國家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松遼清潔能源基地的核心區域。近年來,正在高質量推進“陸上風光三峽”工程,為“雙碳”賦能。
何為“陸上風光三峽”?吉林為啥要全力打造這個“超級工程”?
本期觀察,咱就嘮嘮吉林無限“風光”蓄新能。
初識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長江“水上三峽”。
這種直覺,沒有錯。
吉林這個“陸上風光三峽”是相對于水上三峽工程來說的。
大家都知道,水上三峽工程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裝機容量達到2250萬千瓦,單體目前最大。
吉林,有著豐富的風光資源和充裕的土地資源。其中,西部風光資源加在一起可裝機容量達到1.15億千瓦,而目前僅僅開發8%左右,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所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設吉林自己的三峽工程。
2021年10月,吉林省“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全面啟動。
彼時,吉林利用既有稟賦搶抓機遇,在西部深挖“風光”潛力。
產業園區(中國吉林網 郭亮攝)
白城、松原兩個“綠電”園區以及“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建設不斷推進;
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產品下線,該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100天,從開工到產品下線用了100余天,充分展現了“吉林速度”。
在白城市通榆縣三一重能通榆零碳智造風電產業園,運輸車輛往返穿梭在風力機葉片車間和整機車間里,施工人員緊張作業,生產場景十分壯觀。
……
這些,都是吉林省重點推動省內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的豐碩成果。
龍頭企業集中落戶(中國吉林網 郭亮攝)
此外,為把豐富的風、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吉林也在加速推動能源產業鏈的裂變。
去年以來,中車集團、三一重能、東方電氣、金風等一批技術先進、帶動作用突出的龍頭企業集中落戶,基本形成了從整機到葉片、塔筒及內構件的風電裝備全產業鏈體系。
風力發電機迎風旋轉,光伏板熠熠生輝……
早些時候,記者駕車行駛在吉林西部,高速兩側閃過一道道獨特的“風光”令人印象深刻。
吉林新能源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數據也勾勒出全貌。
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光伏發電利用小時數達1263小時,位居全國前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
事實上,依托“陸上風光三峽”,吉林也在謀劃“大棋局”。
“陸上風光三峽”是吉林可再生能源發展板塊的核心。
目前,吉林省正打造以白城、松原和四平等3個市、11個縣(市、區)為主的吉林省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下一步,將通過“內引外通”做大新能源電力消納空間。內引是對內招商引資。通過白城、松原兩個綠電園區增加省內用電量,從而增強新能源省內的消納能力。外通是打通特高壓對外通道。把清潔電力送到華北、華東。
具體目標是到“十四五”,力爭到“十四五”末,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超過長江三峽水電站裝機規模。
近日,吉林省發布《吉林省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2022—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全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支撐工程和實施機制。
《規劃》明確,到2025年,我省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形成涵蓋技術研發、裝備制造、資源開發、應用服務等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風光大省“綠電生金”(中國吉林網 郭亮攝)
新能源產業是全球具有戰略性和先導性的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技術變革和能源發展的方向。高質量發展新能源產業,對于吉林加快實現振興突破有何重要意義?
“合理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吉林省豐富的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對促進吉林省經濟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會直接拉動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和就業,以及可持續轉型?!奔执髮W經濟學院教授代栓平告訴中國吉林網,清潔能源的開發是吉林省主動調整能源結構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為制造業的清潔化、低碳化、綠色化轉型,為吉林省和全國 “雙碳”目標如期實現保駕護航。
綠能涌動,點亮“能源之光”。
體現新擔當,貢獻新力量。眼下,吉林這個風光大省,正在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奮力奔跑!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