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清網:還長白天空“無線”美;治亂:清理樓道小廣告;敲門:入戶開展問卷調查;寵愛:曝光不文明養寵行為……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長白縣始終堅持把精神文明創建作為全縣工作重點,緊緊圍繞文明城市核心要義,為努力建設高品質城市、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全面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創城是一項惠民工程,為了把福利真正落到實處,長白縣提出“三個理念”奮楫爭先,即抓好“一把手”,下好“一盤棋”,織好“一張網”。縣委書記、縣長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創建第一現場和重點區域、點位督導檢查。定期召開縣委常委、政府常務會議,親自部署和調度創建情況,逐級傳導壓力。新聞媒體引導推進,市民群眾廣泛參與的良好創建格局。同時,長白縣將縣城劃分為7大片、24區域和85小塊,各包保領導和部門定期下沉、定期調度、定期匯報,建立會議協調機制部署推進,結合社區“三長”、網格化“管理+治理+服務”模式,全面織就“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創建大網。
為確保創建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長白縣以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目標為導向,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為導向,以切實解決文明城市創建中的難點、痛點、堵點等問題為導向和以全社會共享文明創建成效為導向,“四個導向”精準發力。及時調整、優化《材料申報責任部門工作分解表》《實地考察點位暨責任部門分解表》,實施“十大民生工程”“馬上就辦、真抓實干”“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專項行動,設立問題臺賬,實施銷號管理,圍繞薄弱環節和短板弱項,狠抓整改落實,包保部門聯合社區網格員協同開展入戶調查,確保不漏一戶、不少一人。在長白縣多措并舉的努力下,長白縣四次入選“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榜單,連續三年蟬聯“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
建立常態化的創建機制,推動城市文明向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是創建文明城市孜孜追求的目標。為此,長白縣建立“合力共謀”的專班機制,成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專班,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任專班組長,23個重要部門為成員,切實提升城市精細治理水平。建立“協商共管”的運行機制,依托“三級包保”責任制,實行“一個點位、多方創建、全面溯源”的共商共管共治的城市綜合治理機制,推行“縣委常委包大片,縣級領導包區域,部門包路段及小區”包保責任制,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建立“全民共建”的參與機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陣地,圍繞“一月一主題”志愿服務項目,打造“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建立“多方共評”的聯席機制,由第三方機構、政府、企業、基層社區、群眾等多元主體組建共評隊伍,先后5次對全縣35類、198個創建點位進行綜合評定。建立“成果共享”的長效機制,發揮黨建引領城市社區、鄉村、機關、企業、學校、醫院“六域”治理作用,持續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五共機制”不僅讓長白縣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破題攻堅,更讓文明融入日常、干在經常,讓這座小城生活更美好、民心民意更凝聚。
創城的過程是城市形象、品位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靠各級部門牽頭實干,更少不了群眾的共同參與。長白縣動員廣大群眾、志愿者、包保部門開展多輪集中清理,公共區域的亂張貼、亂涂寫、亂懸掛小廣告、亂堆放雜物等不文明現象悄然消失。為告別“蜘蛛網”,擦亮“天際線”,長白縣開展空中纜線和樓道內線路、線盒規范整治“清網”行動,針對露天便民市場秩序亂、管理難,開展“整市”行動;為解決各種交通問題,開展“暢行”行動;針對老舊小區,開展“煥新”行動;對不文明養犬行為,開展依法養寵文明養寵“寵愛”行動;為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開展文明創建“唱響”行動;為聽取群眾真實評價,開展“敲門”行動;緊盯測評反饋、自查自糾發現的問題,開展“回頭看”行動。長白縣為這里生活的人們不斷注入強勁的社會正能量,持續激活著這座城市“文明基因”,不斷擦亮著長白縣創建文明城市最鮮明的底色。
一組組數字,道出了創建工作的細之又細;一項項工作,彰顯出創建背后的為民情懷。如今的長白,隨處可見形式多樣的公益廣告,時常閃過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人們時時體味到人文關懷,事事感覺到方便有序,處處感受到踏實溫暖。自我加壓、砥礪奮進的長白兒女,踏波而歌、逐浪前行,以使命擔當和開拓進取激活了邊城長白的“一江春水”,奮力向全國文明城市邁進!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李琳
長白縣創文辦供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