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特別對話|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頭道管理站站長王偉:讓中華秋沙鴨有一個真正的天堂

            春夏時節,當中華秋沙鴨棲息在長白山頭道白河的時候,王偉每一天上班途中走到頭道大橋,都會通過大橋護欄的觀察口悄悄觀察,河面上是否有國寶鴨的身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個習慣,作為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頭道管理站(以下簡稱頭道站)站長的王偉,已經保持了數年之久。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頭道白河是中華秋沙鴨的重要棲息地繁殖地之一,這里有它們的產房,也是鴨寶寶的幼稚園,擔負著中華秋沙鴨成長中的重要責任。

            5月23日,在頭道白河,中國吉林網與王偉站長進行了一次特別對話,話題聚焦中華秋沙鴨。

            55歲的王偉已經在長白山工作35年,用他自己的話說,將一生奉獻在這里。2007年,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頭道管理站成立,王偉已在這個工作崗位駐守了16年之久。

            “當時管理站只有16個人,發展到現在已經有89人。”王偉介紹,頭道站轄區海拔平均700米到1200米,是長白山11個管理站河流水系、植被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區域。

            “自然資源保護工作是重中之重。作為基層保護站,自然資源保護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項政策性強、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十分復雜的工作。”

            頭道白河河水清澈,兩側植被茂密,風景如畫。在河邊,一座座小木屋引起了記者的好奇。王偉告訴中國吉林網,這些小木屋是頭道站建設的監測點,主要用于監測野生動物活動,尤其是拍攝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生性警覺,視力特別好,人們穿顏色鮮艷的衣服都對它們有影響。為了減少人為干擾,讓它們的生存環境更好,我們不僅對它們的棲息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在周邊建設了管護圍欄,杜絕人為干擾,還建了5個監測點,非常起作用,效果很好。”王偉說。

            在頭道站的3號監測點附近,中國吉林網記者有幸看到,一只雌性中華秋沙鴨領著十余只小鴨子悠閑地在河面上游蕩、覓食。王偉壓低聲音告訴記者,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十分有意義,這里正是長白山地區首次發現中華秋沙鴨的地方。王偉記得那是2008年,當年很多人還不知道中華秋沙鴨,現在王偉電腦里還留存著他抱著中華秋沙鴨的照片。

            目前,在頭道白河,除了中華秋沙鴨,還有綠頭鴨、鴛鴦等23余種鳥類,一起和諧共生,構成了這里美麗的生態畫卷。

            據王偉介紹,2013年在頭道白河發現了兩三個中華秋沙鴨家庭,而2023年已經達到了10個左右的中華秋沙鴨家庭。說明在這10年間,中華秋沙鴨已經越來越喜歡在這里安家、棲息、繁殖。

            在頭道大橋上,王偉指著橋頭說,之所以建這座橋就是為了避免行人車輛驚擾中華秋沙鴨。

            “未來,我們的目標就是把長白山保護區保護得更好,貫徹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實,讓中華秋沙鴨和這里的野生動物有一個真正的天堂。”王偉堅定地說。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郭雍皓 李志明 殷維

            攝影 郭亮 明鑫睿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