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視點!特稿|中華秋沙鴨,生態環境風向標

            長白山漫江嬉戲的中華秋沙鴨 郭亮攝

            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國寶鴨,中華秋沙鴨不僅能感知水的冷暖,更是生態環境的風向標,有著“生態試紙”的功能。

            一年四季,冬去春來。中華秋沙鴨振翅遷徙,從東北飛躍長江兩岸,南飛北回,越冬繁殖,永恒不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它們的飛行曲線下,有東北的白山黑水,有中原的燦爛文化,有江南的煙雨蒙蒙,有秦嶺的源遠流長,有贛江的波光粼粼,有三湘的煙波浩淼,有霧都的山城地貌,有黃山的翠美壯觀,有甲天下的山水奇景……

            一幅“國寶”中華秋沙鴨飛躍生態中國的美麗畫卷就這樣徐徐展開。

            “國鴨”風姿打開生態畫卷

            (長白山風光) 來源:圖蟲創意

            每年初春,天氣剛剛回暖。在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漫江鎮,河面已經悄然融化。漫江上幾對“小可愛”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它們造型獨特,嬉戲玩耍,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這些“小可愛”正是千里迢迢從南方回到長白山進行繁殖的中華秋沙鴨。

            “千年積雪為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長白山是吉林省的5A景區,也是中華秋沙鴨的主要繁殖地。而漫江,有著長白山地區保護最完好的滿族木屋群落之一,被稱為長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

            近年來,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加大了對中華秋沙鴨的保護和科研力度。如果在春天到長白山旅游,也許有機會看到“國鴨”的風姿。

            (長白山天池夏季自然風光) 來源:圖蟲創意

            今年5月,有50余只中華秋沙鴨來到吉林紅石林區進行繁殖。據紅石林業有限公司森林資源和環境保護管理處處長姜銳介紹,這已經是中華秋沙鴨連續第七年到訪當地。

            說到吉林紅石林區,就必須要提到紅石國家森林公園。這里不僅是綠色生態景地,更是歷史革命的圣地,已經成為旅游的新興打卡地。

            (2022年伊春市在伊春河入河口處設立中華秋沙鴨棲息地標志性雕塑) 王志富 攝

            位于黑龍江省伊春市大箐山縣永翠河流域的碧水中華秋沙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樣是中華秋沙鴨的主要繁殖地之一。

            永翠河不僅是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所需水份的主要供應地,也是大箐山縣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湯旺河、松花江的水源涵養地,有著極其重要的保護意義和保護價值。

            目前在伊春,碧水森嶺公園和永翠河漂流,已經成為當地最負有盛名的旅游景區。中華秋沙鴨,成了這里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的重要“風向標”。

            每年秋去冬來,中華秋沙鴨開啟了南遷之旅,尋找溫暖、環境優良的越冬地。

            一生必到之地的難忘之旅

            中原河南,燦爛的文化令人心馳神往,也是注明的旅游勝地。

            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境內的洛河流域,成為中華秋沙鴨的選擇之一。因為水質良好,盧氏縣境內中華秋沙鴨可選擇棲息的流域很多。據了解,每年在盧氏越冬的中華秋沙鴨都有幾十只之多。

            (河南洛陽嵩縣的陸渾水庫秋季風光) 來源:圖蟲創意

            另外在河南省中牟縣,今年也首次發現了中華秋沙鴨的身影。當地媒體認為,這是對中牟縣生態環境的認可,這里有適合它們生活的優良流域水質以及豐富的食物。

            向來河朔經行地,盡在江南煙雨中。歌手林俊杰的名曲“江南”,同樣唱出了江南的凄美。

            (浙江杭州西湖) 來源:圖蟲創意

            浙江,不僅有西湖、靈隱寺、雷峰塔……更有中華秋沙鴨的到來。

            今年1月,中華秋沙鴨上演了“西湖首拍”,讓杭州市民激動不已。這幾年,鳥類攝影愛好者們在浙江的麗水、衢州、紹興、臨安等地都曾拍到過中華秋沙鴨,發現它們蹤跡的地方越來越多,“說明浙江適宜它們生存的地方在增多,遠方的客人來做客,是對浙江生態環境的認可。”

            (陜西洛南) 來源:圖蟲創意

            陜西,源遠流長。這里有豪邁的秦嶺,更有13朝古都,是無數人心中夢想中的一生必到之地。

            秦嶺深處的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洛河流域,寶雞市的陜西千渭之會國家濕地公園,水質清澈,生態宜人,都曾發現了前來越冬的中華秋沙鴨。

            隨著生態保護的持續進行,大美秦嶺、黃河地質遺跡、秦直道等生態旅游日益火熱,同時也讓中華秋沙鴨將陜西作為越冬地。

            如約而至不期而遇的美

            中華秋沙鴨對生存環境要求嚴格,清澈的河流、豐富的魚類資源、有樹洞的樹木,三者缺一不可。

            說起江西發現中華秋沙鴨,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末的1999年。當年,江西首次在弋陽發現了中華秋沙鴨的行蹤,數量達100余只。

            據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副主任王向峰介紹,每年到江西越冬的中華秋沙鴨數量穩定在200只左右,分布于弋陽縣、婺源縣、修水縣、龍虎山等地。“這是江西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一個小小縮影。”

            (江西龍虎山)來源:圖蟲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西的龍虎山景區,已經連續第16年發現中華秋沙鴨。同樣,被譽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的龍虎山是國家5A景區。

            湖南的常德市石門縣仙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去年冬天迎來一群特殊的朋友。它們一如往年,在冬季如約而至,這些老“朋友”是中華秋沙鴨。

            (洞庭湖濕地) 來源:圖蟲創意

            除了仙陽湖,湖南的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雙牌縣日月湖國家濕地公園、江華瑤族自治縣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也相繼發現了中華秋沙鴨的身影。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鳥類保護工作的推進,湖南各地越來越受到中華秋沙鴨的青睞。從廣闊的洞庭湖區到湘江及支流水系,乃至一些大型山區水庫,都幸運地成為了中華秋沙鴨的落腳地。

            美景背后的生動現實

            (重慶江津西湖,中華秋沙鴨連續十年飛抵綦河越冬) 來源:圖蟲創意

            去年12月,在重慶萬州天仙湖公園的江面上,一只中華秋沙鴨時而扇動羽翼,時而在水里暢游,時而把腦袋探到水里覓食,顯得悠閑自在。

            這是時隔33年,中華秋沙鴨再次現身萬州。據萬州區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證實,1989年,重慶境內第一次發現中華秋沙鴨,就在萬州,當時并未留下影像資料。

            2022年1月,重慶市開州區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發現中華秋沙鴨8只,這是國寶鴨第二次來到豐湖。

            中華秋沙鴨的到來,也說明天仙湖和豐湖的水質不斷提升,畢竟哪里生態環境好,中華秋沙鴨就在哪里棲息安家。

            黃山歸來不看岳。

            去年11月底,安徽省黃山市新安江歙縣王村鎮杏村,5只中華秋沙鴨在河中嬉戲游玩的圖片和視頻刷出一波不小的瀏覽量。

            (打鼓嶺位于安徽省黟縣美溪、宏潭、洪星三鄉交界處)來源:圖蟲創意

            除了中華秋沙鴨,還有白鷺、壽帶鳥、白鷴……黃山的西溪南一帶已成為夏季鳥類拍攝的網紅點。另外,安徽省的祁門縣、宣城市績溪縣金沙河岸,都已經發現中華秋沙鴨的蹤跡。

            安徽旅游看黃山,來到黃山看中華秋沙鴨,正在成為一種生動現實。

            最南端的絢麗多彩

            在本次主題策劃的10省區市聯動中,廣西是最南的坐標。這里雖然距離中華秋沙鴨繁殖地“路途遙遠”,但卻不能阻擋它們的千里迢迢。

            (廣西碧澄湖) 來源:圖蟲創意

            2021年12月,在桂林市荔江國家濕地公園,首次迎來了中華秋沙鴨的到訪。在廣西的南寧、上思、柳州等地,也都發現了中華秋沙鴨的蹤跡。今年3月,數十只中華秋沙鴨棲息廣西澄碧湖,這已經是連續十多年國寶鴨來到澄碧湖越冬。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旅游名滿天下,或許中華秋沙鴨也愛上了廣西的絢麗多彩。

            江山多嬌,峰巒疊嶂,鐘靈毓秀。

            跟隨著國寶中華秋沙鴨,從繁殖到越冬,從東北到西南,

            飛躍中國,大好河山,

            這幅壯美畫卷由一支生態的筆來書寫。

            為中華秋沙鴨棲息生存筑起保護屏障,

            也為生態中國賦予更有生命力的注解。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郭雍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