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家裝電梯,關乎百姓“出門第一步”,尤其是可以改善有老年人、殘疾人居住的老舊小區居民居住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長春市錦水路660號4單元外置加裝電梯已經正式完工,等待驗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3日,雨后的長春褪去了三伏天的暑熱。家住長春市錦水路660號4單元的劉大爺和老伴逛完超市準備回家。
“希望早日驗收完成讓我們使用,這樣買更多的菜都不怕上樓難了。”手里提著菜的劉大爺說,對于電梯的投入使用,他和老伴特別期待。
中國吉林網記者在樓下看到,外置加裝的電梯主體結構由鋼梁與全透明的鋼化玻璃組成,電梯與樓房由鋼結構連廊連接,為老樓增添了“年輕”的現代感。
“自從安裝了電梯,我們出行方便多了,以前因為爬樓梯吃不消都很少出門了,除了買菜,平日里很少下樓。”家住3單元7樓的何阿姨說。
電梯的成功安裝并且投入使用,這背后并非一蹴而就,每棟樓各有所難。
記者敲開了4單元5樓劉阿姨家的門,她講述了電梯安裝背后的故事。
劉阿姨是小區的“半老”居民,已經在小區居住了10多年,該棟樓里老年人約占了七八成,許多都腿腳不便、爬樓吃力,加梯呼聲很高,鄰里之間的凝聚力也比較強,這是他們加梯簽約率能達標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安裝前,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因為安裝電梯要占用一樓的一些空間,現在一樓從原來的樓房變成了電梯門市使用,如果加裝電梯,門市中間就會被占用,一樓的用戶就一直沒有同意,導致電梯加裝被拖了3年的時間。”劉阿姨說。
這期間,街道、住建局和行政執法局以及業主代表先后與一樓的住戶進行了多次溝通協調,最終達成了協議。
劉阿姨告訴記者,最終商定的結果就是同意安裝電梯的居民,為占用一樓商戶的用地進行一些補償。這樣,電梯最終得以順利安裝。
除了給一樓的補償外,住在該樓的一些年輕人群也沒有參與電梯安裝的“投入”。
住在三樓的業主黃女士告訴記者,由于自己和丈夫比較年輕,所居住的樓層也并不高,所以此次安裝電梯他們并沒有加入其中,但是家里人也很支持加裝電梯。
“這棟樓里老人居多,他們上下樓不方便,安裝電梯很有必要,但是我們年輕,走樓梯也當鍛煉了。有了電梯后更加方便老人們出行,挺惠民的舉措。”她說。
與黃女士的情況比較相同,住在該棟8樓的兩戶居民也未參與電梯的投入,但支持電梯加裝。這樣原本每戶需要平攤2.5萬元的費用又增加了1萬元。
雖然希望安裝電梯的每戶增加了投入,但是加裝電梯后帶來的便利讓居民們特別欣喜。
從“望樓卻步”到“暢通無阻”,在錦水路660號,圓了“電梯夢”的居民十分開心。
記者手記:
一鍵上升至家門,讓幸福指數飆升。
老房加梯是與百姓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民生大事。老舊小區成功加裝電梯,從某種程度上講,考驗著一個城市的治理水平。把這項負責而不易的事情做好,要平衡多方關系。業主利益訴求多元、意見難以統一是電梯加裝過程中的最大難點,協調好、服務好、滿足多方訴求才能讓加裝電梯更加順暢。
2019年以來,長春市已完成改造老舊小區279個。正在實施改造老舊小區535個,預計2023年年底前完成加裝電梯35部。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文/圖
攝像 趙葉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