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杭州亞運會如何實現碳中和?

            新華社杭州8月25日電題:杭州亞運會如何實現碳中和?

            新華社記者方列

            為落實杭州亞運會綠色辦賽理念,杭州亞組委提出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的目標。對亞運會這樣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來說,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并不容易,那么杭州將如何實現這一綠色目標呢?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亞運會碳排放核算范圍包括場館建設和改造、場館賽期運行、組委會辦公,以及觀眾、運動員等群體交通、住宿、餐飲排放的溫室氣體等13個類別。杭州亞組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亞運會碳中和并不等于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實施亞運會綠色行動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量;對一些不能減少的碳排放,通過單位和個人捐贈碳配額、碳信用、碳普惠等方式進行碳抵消,最終實現碳中和。

            “亞運碳中和-減污降碳協同”數字化管理平臺日前正式上線,該平臺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到碳排放采集、核算、減排、注銷、評價管理全流程,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學完整的碳排放管理體系。

            “一個運動員從居住地到杭州參會,他的行程產生的碳排放,原來都是手工計算的,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他的出行數據,自動核算出他的碳排放數據。”平臺負責人表示。

            這些碳排放,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抵消,從而實現“碳中和”。

            據了解,杭州亞運會所有亞運場館及辦公場地將全部使用綠電。據相關部門在6月初的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綠色電力交易簽約儀式上介紹,自杭州亞運會綠電交易開展以來,累計交易電量達6.21億千瓦時。通過綠電交易,千里之外的綠色電能依托特高壓電網注入亞運場館。

            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新建場館僅12個;設計施工中,編制綠色健康建筑設計導則,優先采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以壁球館為例,比賽結束后,玻璃墻、觀眾席等設施都可以整體打包搬走,捐贈給相關行業用于壁球項目的普及推廣。

            除了降低碳排放,碳抵消捐贈是實現亞運會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截至目前已經有45家單位參與,合計捐贈106.8萬噸,類型包含碳配額、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碳普惠和國際認證的碳信用。

            目前,在杭州“綠色亞運”推動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市民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參與碳抵消,比如參加“人人1千克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目前該活動已有1.06億人次參與。

            來源:新華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