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購成為生活的常態,特別是疫情期間宅經濟的火爆,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不斷加劇的價格戰使得快遞小哥更忙了,但快遞小哥們卻反映收入降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快遞公司價格戰快遞小哥受影響
小周從事快遞行業已經八年,雖然說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小周作為快遞小哥并沒有失業的風險,但隨著工作越來越忙碌,工資卻少了。小周表示,每天最多派200多件,六點多就要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基本上不休息,以前兩元一票,現在降到一元二角。
小周的情況并不是個例,記者在貼吧中看到,一位快遞員在網上吐槽說,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短信費、電話費后,一單只能賺0.25元。 快遞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攬收、中轉、派送和信息服務四個環節,收入來源于面單收入、中轉費和派費收入,每個環節采取不同收費標準。
快遞公司工作人員:比如用戶寄一個快遞,需要十元快遞費,快遞網點會劃去三元,城市內分撥費用是六角,運到分撥中心運費三角,總部會提取一元的費用,運輸途中的中轉費是2元,落到快遞員的費用是一元六角。
價格戰降低了源頭的收件價,面單收入、中轉費、運輸費用基本固定,最終會使剩余的派件費相應減少。減少的兩部分,正是末端加盟網點和快遞員的利潤來源。 相關數據顯示,7月份,順豐單票收入17.87元,同比下降20.96%,韻達單票收入2.01元,同比減少36.19%;圓通單票收入2.16元,同比下降23.10%;申通單票收入2.12元,同比下降24.29%。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 趙萍:單票價格指的是每發一票貨所要收取的價格,快遞員的工資是底薪加送件提成、收件提成,根據我的估算,在快遞單票價格呈現下降幅度超過20%的情況下,快遞員的工資下降幅度會在一成以上。
快遞行業價格戰的背后是快遞公司的業務量節節攀升,利潤屢創新高,處于快遞末端的快遞員們利潤空間被壓縮,用戶體驗也直線下降。 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快遞行業服務質量指數比6月下降超過31.5%。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 楊達卿:這些問題是價格戰帶來的負效應,中國電商快遞市場長期在價格競爭中。快遞員是快遞金字塔的基石,他們的利益受損,這個金字塔就不會穩定。因此,我們提倡快遞市場不要惡性價格戰,要考慮多元化經營去反哺快遞員。
2020年初,中國郵政快遞報社發布了2019年全國快遞從業人員職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75.07%的快遞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月收入超1萬元的占比為0.73%。 報告還顯示,我國快遞從業人員每天工作8-10小時的占46.85%,每天工作10-12小時的占33.69%,近兩成從業人員工作12小時以上。
萬物皆可送兩大外賣平臺向快遞業進軍
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郵政快遞業日均2億多件已成常態,配合各大快遞企業最近公布的不錯的中報“成績單”,快遞市場這塊大蛋糕顯得更具誘惑力,盡管賽道已經變得很擁擠,但依然有新進者涌入。
9月初,有快遞服務的美團優選在佛山開城,這是繼濟南、武漢、廣州后,兩個月內連開的第四城,并計劃延展到全國。
美團已經不再是那個送外賣的美團,而是走向社交電商、生活物流等多元化服務,美團會不會是下一個物流強者?美團已經來了,餓了么還會遠么?
餓了么 CEO 張旭豪:在同城物流行業可能發生一些顛覆,因為我們的外賣騎手數量越來越多,時效性越來越強,我們可以承接更多的同城物流服務。
餓了么已經從餐飲外賣平臺轉型為即時需求的生活服務平臺,從送外賣到送萬物、送服務。美團和餓了么攜手從“外賣圈”廝殺到“物流圈”的同時,外來闖關的“極兔快遞”也以黑馬之姿,闖入國內快遞行業。
極兔速遞創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東南亞,極兔速遞是東南亞排名第二的快遞企業。為了迅速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快遞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極兔采取了跟拼多多同樣的打法——燒錢。
除了對轉運中心及網點建設、車輛、人員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為了搶占市場、客源,極兔的收件價格也往往要低于本地其他快遞。
今年初,京東物流成立眾郵快遞,與京東物流不同的是,眾郵的標簽是“下沉市場”“加盟制快遞”。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對現在這些快遞公司來說,一方面需要不斷進行產業擴張,俗話說是搶地盤;另一方面,大多數的快遞企業,還是依靠著拼價格的方式,完成自己在客戶心目中的認知,包括存在感。
今年4月,順豐與中金共同成立深圳豐網速運有限公司,也定為加盟制快遞。
豐網著力發展中低端電商件,早在2018年,順豐便收購加盟制快運公司新邦物流,以加盟模式成立順心快運,主打中低端市場,其自身也在加大平價快遞的比例,2019年5月推出電商特惠業務“順豐特惠”,每單低至4元。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 楊達卿:這三家企業的共同點,第一,它們都屬于加盟式快遞企業,以總部品牌許可吸引加盟商,構建全國一體化的網絡;第二,它們都瞄準了下沉消費市場群體,就是價格敏感型消費群體;第三,它們都適應了社交電商靈活、個性化的需求。
無論是本土的外賣選手,還是海外玩家,其實目前都很難撼動阿里菜鳥系的“四通一達”、京東以及順豐三分天下的格局。在新技術、新業態、新勢力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快遞行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局。
菜鳥系正在將觸角伸向高端,通過購置飛機和空運,實現次日達,來搶食順豐的地盤;順豐接手唯品會的品駿快遞,以超低的4元客單價殺入低端市場,與菜鳥系競爭。 而京東,既有自營的物流體系,同順豐平分秋色;又有眾包模式的眾郵快遞,對標通達系;也有坐鎮同城的達達,作為重要補充。菜鳥系、京東、順豐各有特色,卻又相互廝殺,進入對方領域,以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2020年的上半年,快遞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各大快遞公司都在積極融資,拼命在找錢,高筑墻廣積糧。
各大快遞巨頭通過發債、融資等方式屯積納糧。 今年年初順豐發行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5億元,境外全資子公司SFHI在境外公開發行7億美元債券,其子公司順豐快運獲得3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 5月,申通已發行5億元債券。 7月,韻達發行20億元中期票據和2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德邦發行30億元債務融資。 8月,韻達境外全資子公司YDHI擬在境外公開發行5億美元債券;京東花30億元收購跨越速運。 9月,圓通獲阿里66億元增持,加強自建航空建設與國際性業務的投入布局。中通近期計劃在香港進行20億美元的二次IPO。百世物流也是計劃將其快遞、包裹業務IPO。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 楊達卿:快遞企業融資一方面是對于傳統的倉儲設施和運輸等設備加快升級;另一方面,也在投入新的智能化設備,比如說用無人機配送等,這都是快遞企業加速向新物流、數字化物流、智能化物流轉型的必要投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外賣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