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電商年中大促來襲,不少商家各顯身手吸引大家消費。不過,網經社發布的消費預警顯示,各種優惠促銷活動“亂花漸欲迷人眼”,甚至有不少商家“渾水摸魚”。
專家提醒消費者,謹防直播亂象、優惠“套路”等十大消費陷阱。
電商大促后
容易出現消費者爆發式投訴
六一兒童節前后,不少商家拉開了今年“618”電商年中大促活動的帷幕,有的玩法多樣,配合上各種滿減噱頭,為的就是激發消費者的“618”消費動力,讓大家瘋狂消費。
“搶紅包”“優惠多”……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不少電商在網頁上已經開始宣傳。
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根據歷年用戶投訴情況統計顯示,“618”“818”“雙11”“雙12”“黑五”等電商大促后容易出現消費者爆發式投訴的情況,問題集中表現為:先漲后降、虛假宣傳、質量參差不齊、定金不退、發貨遲緩、退換貨受限、售后不佳、消費欺詐、快遞延誤等。
為提醒消費者理性消費,謹防促銷中的各類陷阱,避免“入坑”,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618”電商年中大促消費十大預警,包括直播亂象、紅包“戰術”、優惠“套路”、特價限購、消費返現、消費金融高利息、訂金陷阱、發貨時效、退貨規則、個人隱私等方面。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直播造勢、補貼升級、下沉決戰成為各大電商發力“關鍵詞”。“百億補貼”“消費券”“硬核補貼”等儼然成了電商平臺的標配,各種優惠促銷活動依舊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視角,拼購、滿減、秒殺、打折、紅包、優惠券、預付定金直減等活動此起彼伏,無時不刻不刺激著消費者的購物欲望,觸發著敏感的神經。然而,卻有不少商家“渾水摸魚”薅一波羊毛,甚至有不法分子“蹭熱點”,想方設法借著“618”詐騙網購群體的錢財。
“百億補貼”數額大
平分下來也不多
網經社發布的預警包括:直播屢翻車;“百億補貼”數額大,平分下來也不多,不用擔心感覺自己錯過一個億;身價先漲后降?消費者需擦亮雙眼;承諾優惠返現,最終發現并未兌現;超前消費一時爽,還款利息不得了;定金、訂金不一樣,擦亮雙眼謹慎下單預售產品;避開發貨高峰,做好物流滯后準備;提前了解退換貨規則,注意售后時效;提高個人隱私保護意識謹防信息泄露;大促掩護下,小心詐騙信息與木馬等。
結合“電訴寶”中消費者常見投訴問題,針對即將到來的“618”,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七條消費提醒:量力而行,理性消費,勿過度“囤貨”浪費時間金錢;熟悉規則,適度采買生活用品;判斷真假,選擇正規電商平臺;量入為出適度消費,謹防不良貸款;仔細了解促銷活動規則,避免消費糾紛;使用安全支付方式,謹防信息泄露;留好交易憑證,及時有效維權。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方熠智表示,不管宣傳百億補貼還是千億補貼,最終到用戶手里優惠還是寥寥無幾,要認清需求,在理性范圍內搭配優惠購買必需品,不要沖動消費。
網購有風險,如遇價格欺詐、消費陷阱、物流發貨、售后服務、退換貨、退款等網絡消費糾紛問題,可通過各地市監局或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消保委(消費者協會),第三方行業機構進行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記者 黃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網貸平臺扣款后秒變臉 專家:消費者勿輕易泄露個人信息
又快過年,大家難免有急著用錢的時候,一搜索貸款,就被各種大大小小的網貸廣告刷屏,甚至有接連不斷的貸款營銷電話和短信騷擾,需要注意的
亞琦集團專注商貿物流十六載 攜手央視 打造中國民族強品牌
新年伊始,亞琦集團再次簽約央視,...
讓愛如期而至 全棉時代會員便捷服務「周期購」正式上線
人間煙火色,最是新年時。新年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