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方興未艾,企業青睞,政府支持,消費者捧場,但是隨著部分消費者新鮮感的消退,以及直播帶貨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人開始另辟蹊徑,開始通過講故事、搞表演的方式,進行“演戲式”直播帶貨。如果這算是一種行業創新的話,似乎也無可厚非,但是這種“演戲式”直播帶貨存在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明明就是演戲,卻不告訴你是在演戲,而是讓觀眾以為都是真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些離奇而狗血的故事,明明都是演員根據劇本來演繹的,卻故意讓觀眾以為都是真實的;二是“演戲式”直播帶貨所兜售的各種產品,普遍存在貨不對板、貨不值價,以及售后服務堪憂的問題。
帶貨主播成了戲精,“演戲式”直播帶貨流行,說到底就是通過對各種離奇、狗血故事的渲染來為自己的賬號招攬和積累大批粉絲,然后要么直接向這些粉絲推銷商品,要么以幫助“戲”中主角度過困難和難關為借口,來打苦情牌,進行“賣慘式”營銷。不得不承認,這一套把戲,對一些中老年人尤其管用,很多中老年人幾乎一天時間都沉浸在這樣的“演戲式”直播帶貨里面無法自拔。而一旦有人購買了其推銷的商品,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想要維權的時候,往往會被直接拉黑,讓你維權無門。
事實上,“演戲式”直播帶貨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直播中的“狗血”故事多是人為編造的劇本,從編劇、演員,到演員培訓服務,都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套路,最終的目標,就是忽悠更多的網友和消費者入局,成為他們推銷商品的推向。
所謂的“演戲式”直播帶貨,也根本算不上是直播帶貨的一種創新,反而處處體現出對消費者不誠信、欺騙的一面。尤其是其所售賣的各種貨不對板的產品,以及難如人意的售后服務,更是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當然歡迎創新,但是不歡迎“偽創新”,尤其是要抵制打著創新的名義欺騙觀眾、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如此“演戲式”直播,總有翻車的時候,比如很多在上面買了商品的消費者發現,同樣的一款商品,在其他電商平臺上的價格,要比自己買的便宜了很多,大呼上當,但是要想找“戲精主播”討個說法的時候,卻被對方無情拉黑。對于這樣的“演戲式”直播,不能再坐視不管了。相關短視頻平臺應進一步對直播帶貨的內容進行監管、審查,積極開展平臺自治,完善平臺監管措施和處罰方式,嚴格查處直播過程中違法違規的行為。如果未盡到審核義務,明知或應知商家存在違法行為的,平臺應與商家承擔連帶責任。(苑廣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