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美國當地時間周二,剛剛更名為“元宇宙”(Meta)的美國社交軟件巨頭臉書(Facebook)宣布,由于用戶和監管機構的擔憂日益加劇,將于本月關閉其人臉識別系統,并刪除超過10億用戶的個人面部掃描數據。
10月30日,馬克 · 扎克伯格正式宣布將Facebook更名為Meta——一家元宇宙公司。不到一周的時間里,Meta就有了大動作。在官方博客中,Meta表示將關閉Facebook 于2010年12月推出的人臉識別系統,用戶選擇上傳照片和視頻時,將不再被自動識別;此外還將刪除10多億人的面部識別模板。實施此舉的緣由在于對人臉識別技術的社會擔憂和監管不確定性。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3日報道,Meta 人工智能副總裁杰羅姆·佩森蒂(Jerome Pesenti) 認為,在對人臉識別沒有明確監管條例的情況下,不應繼續使用這項技術。“人們對人臉識別技術有許多擔憂,監管機構尚未提供一套明確的監管條例來規范這項技術的使用。在這種不確定性中,我們認為較為合適的做法是不再使用這項技術,以限制人臉識別技術對數據信息等的采集。”
美國隱私和民權組織對Facebook 的舉動表示歡迎。“這是結束人臉識別技術危險用途的一個良好開端。現在是時候制定可執行的規則,禁止公司未經我們同意掃描我們的臉。”
自2010年12月Facebook推出人臉識別系統以來,至今已有近11年的時間。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的日活躍用戶,即超過6億個賬戶,已經選擇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美國隱私和民權組織監視技術監督項目的技術總監利茲·奧沙利文(Liz O’sullivan)表示:“世界上最好的面部識別系統無疑掌握在Meta手中。”
然而,自推出以來,Facebook 屢屢因“濫用”人臉識別技術遭到訴訟、罰款和索賠。
2015年,Facebook曾因使用面部識別技術遭到起訴。三位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公民組成一支160萬人的“維權大軍”向Facebook提起訴訟,因為Facebook在收集生物識別信息前未征得客戶同意。作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隱私訴訟案之一,2021年2月27日,一名聯邦法官表示,臉書需要向這些用戶共支付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的賠償金。
對于這項備受爭議的技術來說,Meta的決定標志著一個戲劇性的轉變,意味著 Facebook 想從一項引發重大爭議的技術中抽身退出。但Facebook并不是第一家放棄面部識別軟件的大型科技公司。亞馬遜、微軟和IBM近年來已經暫停或停止向執法部門銷售他們的產品,同時表達了對隱私和算法偏見的擔憂,并呼吁出臺更明確的監管舉措。
不過,佩森蒂同時指出,Facebook并不會完全放棄人臉識別。“展望未來,我們依然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是強大的工具。例如,這項技術可以用于那些需要驗證身份的人,或者防止欺詐和冒充等情況。每項新技術都會帶來利弊,我們希望在技術本身的優缺點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點。”
(瀟湘晨報記者 章楊梓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