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從一名人民警察到一名支教老師,距離有多遠?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岳振華

            2022年新年伊始,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八吉小學的英語課堂上,每名學生都收到了自己的新年禮物——一張集體合照、一張個人照片還有棒棒糖,孩子們歡呼雀躍,向周圍同學炫耀著自己手中禮物。

            這一幕讓精心準備禮物的支教民警鄧杰感到十分欣慰,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將拉下帷幕,就要與朝夕相處的孩子們說再見了,鄧杰有太多不舍與感動留在這里,留在這個讓他心心念念的地方。

            支教民警與孩子們合影(右一為鄧杰)

            “這里鐘靈毓秀,充滿人情味”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是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地,而同樂苗族鄉又位于桂北山區,距縣城有43公里。一年里,鄧杰翻山趟溪,走訪調研村干部,了解留守兒童情況,助力鄉村振興、爭取教育支持;走訪學生家庭,了解實際困難后制定專項學習輔導計劃;定期與孩子談心談話,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好好學習……他熟悉這里的蜿蜒曲折,也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

            走訪學生(左二為鄧杰)

            “這里一年雨熱同季,寒暑分明,春多寒潮陰雨,夏有暴雨高溫,伏秋易旱,冬有寒霜。這里村民淳樸好客,學生天真爛漫,遠離城市的喧囂,多了一份田園的靜謐。”回顧支教生活,鄧杰對村民滿是感激。

            初到教師宿舍時,用電十分困難,每當夜晚來臨時,支教老師們需要抹黑下樓去廁所,尤其是對于住在樓上的女老師,不便且尷尬。村民們知道這個情況后,特意跑到鄉上去購買了電線開關燈泡等物品,為老師們解決了用電難的問題。還有一次廣西氣溫驟降,鄧杰因長時間大聲講課,喉嚨發言,講課聲音已是沙啞,村民們知道后,特意上山為他采了草藥,連服兩天后,鄧杰又能神采奕奕的站在講臺上為孩子講解語法知識。

            “他們就像我的家人一樣,和他們在一起感到很舒心。”鄧杰向記者說道。

            “愿做一盞燈,點亮孩子們的夢”

            從一名人民警察到一名支教老師的距離有多遠?

            40多G學習資料、2000多公里回家路、近百個PPT課件、三本教學筆記……這是鄧杰一年里為了給學生們講好每堂課所做的準備,也是他從一名人民警察成為一名合格人民教師的跨越。

            鄧杰在給同學們上課

            早上7點,鄉里的霧氣還未消散,天上的月亮還沒舍得離去,鄧杰已經開始一天的準備工作,整理作業批改情況、計劃早讀重點、檢查教室設備狀況、整理講臺教學用具,迎接同學們到校,簡單重復的工作是鄧杰每天堅持的事,只為讓同學們能在干凈衛生的環境中暢游知識的海洋。

            課堂上,當鄧杰問孩子們長大后想干什么時,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回答:“老師,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警察!”“老師,我想當一名醫生!”

            當問到學生小吳時,小吳低聲說道:“老師,我以后想當老板,這樣我的爸爸媽媽就不用外出打工了,就不會離開我。”四年級學生小吳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他在老家和外婆一起居住,最大心愿就是希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邊。

            “像小吳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大多從小缺乏父母關愛,有的性格內向自卑,不愿與其他孩子一起玩,也不愿和老師說心里話。”在感受到學生的異樣后,鄧杰很是焦急,他晝夜上網查資料、請教自己曾經的老師、看心理輔導視頻,詳細記錄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日常表現及異常反應,逐步探索出“一生一檔案,心理慢干預”的工作方法,采取語言誘導、心理暗示、課堂鼓勵、課后關愛等方式,逐步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走出內心的掙扎,走向光明的未來。

            “我認為老師不應只是教授文化知識,更應教育引導學生點燃心中夢想、樹立偉大抱負,擁有強烈地社會責任感,自強不息,勇毅前行。”鄧杰說。

            “離別不說再見,公益事業永不止步”

            因工作安排,鄧杰的支教生活畫上句號。一年的支教生活讓鄧杰對留守兒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堅定了他幫扶貧困學生的決心。

            這學期,鄧杰任教的四年級英語綜合成績從全鄉29個四年級班級中脫穎而出,從第十八名一躍成為全鄉第三名,二年級數學則從第十四名進步到了第七名。談起同學們學業上的進步,鄧杰說:“最讓我開心的是兩個班上的幾名學困生取得了明顯進步,在課堂前后的鼓勵幫扶下,對學習愈發熱愛,在掌握了學習方法后,學習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我會一直關注著你們,希望你們在未來的道路上乘風破浪、披荊斬棘、捷報頻傳!”最后一堂課上,鄧杰留下了對孩子們的期許。

            散學典禮結束后,孩子們跑過來,圍著老師要再上一堂課,還搶著要和老師合影,有個二年級的同學抓著鄧杰的手說:“老師,你多摸摸我的臉吧,以后你回去了可不一定還能摸得到了”“老師你不要回去好不好,在這邊陪我們過年嘛”孩子們圍著鄧杰訴說著不舍與留戀,鄧杰紅了眼眶。

            送別時,村民們特意收集了百家米送給鄧杰,“不管下次還來不來支教,八吉村永遠歡迎你們,只要你們過來,就是我們的家人。”村民們拉住鄧杰的手久久不遠松開。

            同學和村民們送別支教民警(左一為鄧杰)

            車窗外,懸掛著八吉小學的校門的逐漸遠去,那個在山溝溝里的學校慢慢變成遠方一個小小的點,鄧杰離開了奮斗了一年的地方,八吉村也永遠成為了他心中的第二個故鄉。“以后一定要繼續堅持公益事業,始終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和困難學生,盡自己最大能力去幫助他們。”鄧杰暗暗下定決心。

            關鍵詞: 人民警察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